2020年12月28日星期一

剛強的心

鍾馬田

保羅說:「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提後一7)保羅把剛強排在仁愛和謹守之前,是非常正確的。我們知道我們所面對的工作是何等艱巨,也知道自己何等軟弱。我們所需要的正是剛強的心。感謝神,不管我們多軟弱,環境多險惡,我們都可以從神那裡得到一個剛強的能力,一種包羅萬象、氣貫環宇的能力。

你害怕自己不能活出基督徒的生命嗎?答案是:「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二1213)你仍然有恐懼,有戰兢,因為那是你個性的一部份。但現在藉著「神在你們心裡運行」,你已經有剛強的能力去面對未來。雖然你不是變成一個毫無懼怕的人,但你已不再受懼怕轄制:雖然你仍然要在恐懼戰兢中做成你得救的工夫,但神已賜你剛強能力去面對這一切。

這種剛強的大能不只使人能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使人能與罪和試探爭戰,它也讓人有忍受力,能在任何環境、任何情況下堅忍不拔,度過難關。更甚者,它可以使最懦弱的人敢於承擔任何事,即使死也在所不懼。

使徒們就是最好的例子。像彼得這個人,他原是貪生怕死之輩,為了保全性命不惜否認他的主,甚至發詛起誓。可是再看後來使徒行傳中的彼得,有剛強的靈進入他裡面,他隨時都準備好為主赴義就死。他敢於面對一切在上掌權者,也敢於面對任何人。

教會歷史上有許許多多像彼得這樣的例子,這是教會的光榮。而這類幡然改變的事迄今仍然繼續發生著。我喜歡勸基督徒閱讀殉道英雄的故事,無論是古代的、改教時代的、清教徒運動時代的、現代的都好。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單是那些強壯勇敢的人,就是那些軟弱的婦女甚至兒童,也都能為基督的緣故慷慨就義。如果單靠他們自己的力量,絕對不能做出這樣的事,這是靠神所賜剛強的心而成的。

保羅對提摩太講的話是:「你不要這麼講,這麼講就跟沒有得救的人一樣了。聽你的話,好像你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單獨面對未來,可是別忘了神已經給你剛強的心。前進吧!他必與你同在。你將會驚訝地發現,你似乎不再是自己。你有勇氣敢為基督的名受苦、受死,並且樂在其中。」神已經賜給我們剛強的心。當你受到撒但的試探,因恐懼將要臨到的事而靈性低潮時,你就可以說:「我有聖靈,他賜我剛強的心!」

(選自《靈性低潮》,P85-86,詹正義譯,福音證主協會出版)

2020年12月26日星期六

巨大懸殊  

陶恕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122)

我在日光之下看見一件惡事,這件惡事對於基督教所發生之影響,比共產主義丶羅馬教主義丶自由神學主義聯合起來尤具破壞性。這件惡事就是自命為基督徒的人,在其神學與實行之間顯著的懸殊。

在教會中將理論與實行分隔開的鴻溝是如此廣闊,好奇的門外漢偶然碰到此二者時,就做夢也想不到它們之間會有任何關係。敏銳的人情觀察家若聽了主日早晨的講道,然後又觀察那些聽過道的人下午的行為,他准會決言自己是察見了兩種分明是相反的宗教。

例如,人們在教會聽了一篇最屬靈的信息,而且還讚賞不絕,但是二十分鐘以後,就從事最屬血氣的活動,好像他們在片刻之前根本沒有聽過那篇充滿道德和熱情的籲請一般。基督徒慣於為美麗的真理哭泣丶為美麗的真理禱告,而惟獨當他們來到將真理付諸實行這個難關時,他們就從同一的真理上退縮了。一般的教會,簡直不敢核對一下其對於聖經教訓的實行。一般的教會都容忍那些完全與神的旨意相背的事情。如果人給教會領袖指出這件事來,他們就會像羅馬那些道德家一樣,用圓通的曲解,以閃避的言辭為教會那些不合聖經的慣例辯護。

這種現象只能假定人在宗教人格上缺乏聯想來解釋。人在生活的情緒部分與意志部分似乎沒有生命的關係。心思能贊成,情緒也歡喜,而意志卻拖著步,不肯前行。由於基督直接對意志發出祂的籲請,我們豈不是有正當的理由懷疑這些內在分裂的人是否已經真正交托給主?或者他們裡面是否已經更新?

似乎太多的基督徒都想享受覺得對的刺激,但卻不願忍受作得對的不便。因此,理論和實行在口頭上雖然說它們的聯合是永遠的,而實際上卻成為永久分離的。真理被棄如遺,枯坐一隅,不勝悲戚,直到那些自命為跟從她的人回家來作簡短的拜候,但是到了要清付帳單時,她看見他們又走開了。他們鄭重聲明願為她獻出不死的大愛,然而卻不願讓他們的愛使他們作任何犧牲。

當我們的主說:「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這句話時,這會是祂心中所想到的情形嗎?自命為基督徒的人不理會基督的命令習以為常,並照著他們個人對於基督教的觀念而生活,這對於日複日與他們共處的教外人會有什麼影響呢?他們豈不會斷言這整個事情都是假的嗎?他們豈不是不得不要看信仰基督是一件空幻而不實在的事,他們拒絕豈不是有充分正當的理由嗎?

非基督徒如果揭穿了那些他所認識自命為跟從基督的人矛盾的行為後,便嫌惡地避開福音的邀請,他的確是不宜過責的。宗教假裝對於人心所發生之攔阻的影響,是難以形容的。

在那可怕的大日,當眾人的行為都被審判全地的主銳利的目光鑒察時,當我們被控以行為矛盾及敗德時,我們將怎樣回答呢?千千萬萬失喪的人,他們活在地上時因基督教的荒誕離奇而生厭棄,而生嫌惡,以致如此下場,又應歸咎於誰呢?

(選自《陶恕拾珍集》)

2020年12月25日星期五

自由還是混亂?

 畢哲思(Jerry Bridges)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詩19:8)

我的兒子去了一個國家旅遊,那裡的司機無紀律且崇尚「自由」。他看到多輛汽車停在鐵路道口等候火車經過。有幾輛汽車並沒有一輛接一輛的排隊等候輪流越過鐵路,而是在整條馬路上排成一行。每個司機都希望在道口欄桿升起時首先越過鐵路。但是當火車經過後卻發現多輛汽車也在鐵路另一邊的整條馬路上排成一行。 「自由」很快變成混亂!

當我們堅持完全不受神的律法束縛時,更嚴重的事情會發生。我們確實已從因違反律法而帶來的束縛和詛咒中得到了釋放。並且我們已蒙召得了自由,不再靠行為來賺取神的悅納。但是,這並非意味著我們不用遵從神的律法——它表達了神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旨意。

保羅說:「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原文是人),我是喜歡神的律」(羅‪7:22‬),並且「我以內心順服神的律」(羅‪7:25‬)。在前幾節,他將神的律法定性為「聖潔、公義、良善的」(羅‪7:12‬)。很難相信保羅想要擺脫或勸別人擺脫聖潔、公義和良善的東西——他自己所喜歡的東西。

神的律法和恩典並不是對立的,神的律法也不是恩典的敵人。當我們要靠恩典生活時,神的律法也不是和我們對立的。由於我們感激神的恩典,所以我們設法要明白祂的旨意並服從祂,不是因為要得福而是因為我們已得了福。

譯自“Holiness Day by Day”

2020年12月24日星期四

理解神的愛

 約翰·麥克阿瑟


愛是神所有屬性中最廣為人知但最少人了解的。 現今幾乎所有信神的人都相信祂是一位慈愛的神。 我甚至曾遇見過不可知論者,他們非常確定:如果神存在,祂必定是仁慈、富有同情心、和滿有愛心的。


當然,所有這些關於神的事情都是極之真實的,但是大多數人的想法並不正確。 由於現代自由神學的影響,許多人認為神的愛與善最終消除了祂的公義和聖潔的忿怒。 他們將神想像為一個慈祥的天父——寬容、和譪可親、寬大為懷、放任自流、對罪沒有任何真的不滿,祂會忽略罪惡並接納人的本相,完全不顧自己的聖潔。


過去幾代人經常走到相反的極端。他們傾向於認為神是嚴厲、苛刻、殘酷、甚至虐待人的。他們過度放大神的忿怒,以致他們實際上忽略了祂的愛。一百多年前,幾乎所有福音佈道都將神描繪為一個怒火中燒要對付罪人的殘忍審判者。歷史表明,過去三個世紀以來,我們對神的愛的看法發生了一些戲劇性的變化。


神的愛與忿怒


也許美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講道是約拿單·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的《在一位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愛德華滋是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的牧師,一位出色的神學家。 1741年7月8日,他在康涅狄格州,恩菲爾德的一間教會作客席講員,傳講他這篇最著名的道。這篇講道引發了大覺醒(the Great Awakening)其中一個最戲劇性的復興事件。以下的一段摘錄,展示這位傳道人在描繪神的忿怒時所用的生動和令人恐懼的直率言詞: 


罪人啊! 考慮一下你所身處的可怕險境:這是一個巨大的忿怒之爐,一個寬闊而無底的坑,充滿了忿怒之火;你被握在神的手中,祂向你大發烈怒,就像祂向其他在地獄裡受刑的人大發烈怒一樣。 你被一條幼細的繩子吊著,神的忿怒之火在它周圍閃爍,隨時會將它燒焦,並將它完全燒毀;而你對任何中保都沒有興趣,並且你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拉著去拯救自己,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忿怒的火焰;你本身沒有任何屬於自己的東西,沒有任何之前做過的事情,沒有任何可以做的事情,可以誘使神寛容你一刻。


愛德華滋用的語言和圖像是如此生動,以致許多聽到他講道的人都顫抖,有些人大聲呼求憐憫,而有些則暈倒了。


我們這一代,從小受「耶穌愛我!我知道」這首詩歌所影響,對愛德華滋的著名講道感到震驚,是由於一個完全不同的原因。今天大多數人都會驚訝於有人會用如此恐怖的措辭來形容神。


但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了解愛德華滋這篇講道的背景。愛德華滋不是激烈的情感主義者;他冷靜地訴諸聽眾的理性,甚至小心控制他的語氣來讀出他的信息,以免任何人在情感上受到操縱。他的信息以一個溫柔的呼籲告終:逃到基督那裡以求得到憐憫。就這樣,那天晚上講道的整體進程顯然令人振奮。它標誌著一個橫跨新英格蘭的復興時代。


愛德華滋被某些人錯誤地諷刺為一個苛刻無情的傳道人,非常喜歡有聲有色地描述地獄裡的折磨來嚇自己的會眾。沒有什麼比這更遠離事實的了。他是位熱情而敏感的牧師,也是一位細心的神學家;當他將神定性為一位憤怒的審判者時,他站在堅固的聖經基礎上。聖經告訴我們:「神是公義的審判者,又是天天向惡人發怒的神」(詩7:11)。那天晚上愛德華滋的講道是申命記32:35-36的釋經:「等到他們失足的時候,我要伸冤報應;因為他們遭遇災難的日子近了,那預備要臨到他們身上的事,必快快臨到。耶和華要為自己的子民伸冤」(新譯本)。這些確實是聖經真理,必須予以宣揚。愛德華滋懷著慈悲和謙卑的心傳講這些真理。當我們更廣泛地看他的事工時,可以看到他也非常強調神的恩典和祂的愛。僅僅這篇講道並不能使我們全面了解他的講道。


然而,愛德華滋並非不願意傳講神的忿怒這個樸實的真理。他將歸信視為神在人靈魂裡面的愛心工作,並且他知道聖經真理是神用來使罪人歸信的工具。他認為,作為一個傳道人,他的責任是盡可能清楚地宣告該真理的積極和消極方面。


過於強調神的忿怒而忽略了神的愛


不幸的是,之後一代的傳道人在傳福音的方法上沒有那麼平衡和謹慎,並且在神學上也沒有那麼健全。 查爾斯·芬尼(Charles Finney)是十九世紀初的一位復興主義者(他原本是律師),他將歸信視為人的工作。 芬尼宣稱,如果傳道人採用正確的方法,復興基本上是可以製造出來的。 他寫道:


在宗教裡面並沒有任何東西超越一般的自然力量。 它完全在於對自然力量的正確運用。 僅此而已,沒有其他⋯⋯ 復興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奇蹟,也不是倚靠奇蹟。 它純粹是正確地使用所制定的方法的哲學性結果—— 幾乎任何其他效果也可以透過方法產生。


芬尼相信,人的心理可以被操縱,致使他們回應福音。其中一個他喜歡用來提高聽眾情緒的方法是激動地傳講神對惡人的報應。他試圖藉此恐嚇人對福音作出回應。愛德華滋仰望聖靈使用聖經的真理來使罪人歸信,而芬尼則認為,一個傳道人的任務是通過巧妙的說服、威逼、操縱、或任何可能的手段喚起他所期望的回應。他發現恐嚇人是引起回應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他有很多旨在增加非信徒恐懼的講道。


採用芬尼講道方法的傳道人常常將這些方法帶到荒謬的極端。他們經常誇大其辭地傳講神對罪的忿怒,以至到了一個地步,開始把神的愛排除開去。這一切深深地影響了人對神的看法。 1800年代中期的典型基督徒會對神愛罪人這建議感到震驚。但是,就像歷史上經常發生的情況那樣,嘗試糾正一個明顯的錯誤最終導致一個甚至更大的錯誤。


過於強調神的愛而忽略了神的忿怒


隨著自由神學的興起,鐘擺猛烈地擺向相反的方向。自由主義(有時被稱為現代主義)是基督教的一種腐敗,它全面否認聖經的權威和默示。在整個十九世紀,基督教受到德國神學的強烈影響,以致自由主義的趨勢一直在增長。


在保留基督教的一些道德教義的同時,自由主義攻擊其信仰的歷史基礎。自由主義者否認基督的神性、聖經的歷史性、以及基督教信仰的獨特性。反而他們宣稱,神既是父親,那麼全人類都是兄弟,因此他們堅持認為神對人類的唯一態度是純真的愛。實際上,自由主義者的首要釋經原則是愛。如果一段經文不能反映出他們所定義的神的愛,它就不會被承認為聖經的一部分。


在20世紀初期,自由主義席捲了主流的新教教會。自開國以來,一直支配著美國新教的福音派,實際上被趕出了宗派學校和教會。在幾十年間,自由主義實際上摧毀了美國和歐洲最大的新教宗派。


愛變得毫無意義


可悲的是,當年的自由主義是怎麼樣,今天的福音派也是怎麼樣。我們已把神的忿怒置諸腦後。我們已無視祂對罪的恨惡。現在大多數福音派人士所描述的神是全愛的並且永不生氣。我們忘記了「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來10:31)我們不再相信神是這樣的。


諷刺的是,過分強調神的仁慈實際上令人對神的愛有不健全的理解。一些神學家對神是全愛這個觀念嚴重扭曲,以致當事情出現問題時,他們便認為這證明神不能真的控制一切。他們相信,如果神真的是慈愛的,祂一定不會讓事情出現問題,但現在問題出現了,唯一解釋就是,祂沒有完全的主權去阻止問題的出現。這種觀點使神成為邪惡的受害者。 


許多人接受了這個災難性的想法,即神沒有能力對付邪惡。他們相信祂是善良但軟弱無力的,也許冷眼旁觀,或者根本不關心人類的邪惡。難怪對神有這樣一個觀念的人會蔑視祂的聖潔,視祂的愛為理所當然的,並且濫用祂的恩典與憐憫。當然,沒有人會懼怕這樣一位神。


然而聖經重複告訴我們,懼怕神(fear of God)是真智慧的根基(伯28:28;詩111:10;箴1:7;9:10;15:33;彌6:9)。人們常常將這些經文中的「懼怕」辯解為一種虔誠的敬畏和尊敬感。當然,懼怕神包括敬畏和尊敬神,但它並不排除字面上聖潔的恐懼。 「要尊萬軍之耶和華為聖,以祂為你們所當怕的,所當畏懼的」(賽8:13)。


神的愛與神的其他屬性和諧一致


我們必須正確認識神公義的忿怒,以致我們重新擁有一些聖潔的恐懼。我們要記住,神確實會向不知悔改的罪人大發烈怒(詩38:1-3)。這個事實使祂的愛看來如此奇異。因此,我們必須以宣揚神的愛之時所具有的堅定信念和狂熱來宣揚這些真理。只有在神忿怒的背景下,才能真正理解神的愛的全部意義。這恰恰是耶穌基督十字架的信息。畢竟,正是在十字架上,神的愛和祂的忿怒兩者在威嚴中完滿地匯合在一起。


神的忿怒和祂的愛有著共同的終極目標,就是祂的榮耀。神在懲罰惡人一事上得榮耀,也在拯救祂的子民一事上得榮耀。要展示祂全部的榮耀,表達祂的忿怒和表達祂的愛都是必需的。由於祂的榮耀是祂永恆計劃的偉大目的,而一切有關祂自己的啟示對祂的榮耀至關重要,所以我們絕不能忽略祂性格的任何方面。我們不能將祂的愛放大到要排除祂的其他屬性。


然而,那些真正認識神的人都會作見證說,最深的屬靈喜樂源於認識祂的愛。祂的愛首先吸引我們來到祂那裡:「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4:19)。祂的愛,而不是我們本身擁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是祂拯救我們並賦予我們如此豐富的屬靈特權的原因:


「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祂愛我們的大愛, 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弗2:4-6)。


譯自“Making sense of God’s love”

https://www.gty.org/library/blog/B200106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需要經歷慎思明辨的洗禮

陶恕

觀察今日教會的光景時,就極容易會著眼在這個或那一個弱點上,說:「這就是教會的癥結所在。如果這個弱點矯正了,我們就能重睹初期教會的榮耀,就會再回到五旬節時代。」

這種過於單純的看法,其本身就是一種弱點,這種傾向是應當時常謹防的,尤其是在處理出現於今日教會這樣複雜的問題時。只有年輕識淺的人才會將我們目前的禍患歸咎於獨一的疾病,並想拿一種藥來作萬應靈藥。年長識廣的人就會比較慎重了。他們從經歷上得知,由於診斷不確,所開的成藥鮮有見效。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靈性上的疾病很少是單獨發生的。一切疾病幾乎都是因其他併發症而更形複雜,因彼此都有密切的關係,及至那些疾病蔓延到整個教會時,就得要用所羅門的智慧才能找出一種單方來醫治了。

我無意指出今日教會之癥結所在,也不想將我們一切的困難單獨歸因於此。我們今日的基督教正迅速衰落,其現象至為明顯,無需加以證明。但是,究竟是甚麼引致這種衰落,卻不甚容易發現,我只能說,我已注意到福音教會中有一重大缺陷,這缺陷可能就是我們屬靈方面太多難處的真正原因。如果事情確是這樣的話,那末填補這缺陷,當然就是我們當今最緊迫的任務了。

我所指的這種大缺陷,乃是教會人士缺乏屬靈的辨別力;而在教會領袖中尤其顯著。既有許多的聖經知識,怎麼洞察力和道德的滲透力又是那麼少,這委實是今日基督教界中費解的事情之一。我想我的話一點也不會錯:在教會史上從未有過一個時期像今日那麼多人從事研究聖經。如果聖經教義的知識就是敬虔保證的話,那末,這時代無疑可稱為歷史上的神聖時代。然而這時代最好稱為「教會被擄於巴比倫時代」,或稱為「貪戀世俗時代」,因自命為基督新婦的教會與難以數計的墮落之子作伴。福音派的信徒團體,過去二十五年中除避免犯酗酒和淫亂這一些較顯著的罪惡以外,在邪惡的影響之下已卑屈地完全向世界投降了。

在光天化日中經過我們的聖經教師及佈道家們完全同意這種可恥的出賣行徑的進行,乃是屬靈世界歷史上最駭人的事情之一。然而,我個人卻不相信這可恥的投降是由那些蓄意破壞基督教信仰的邪惡之子商討的結果。許多心地善良、生活聖潔的人都曾與那些出賣我們的奸人合作。為甚麼會這樣呢?一言以蔽之,就是由於缺乏屬靈的眼光。有一種像蒙霧似的東西,如同「遮蓋萬民之物,和遮蔽萬國蒙臉的帕子」(賽二十五7)籠罩了教會。這樣的帕子,從前曾籠罩著以色列民:「但他們的心地剛硬,直到今日誦讀舊約的時候,這帕子還沒有揭去,這帕子在基督裡已經廢去了。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誦讀摩西書的時候,帕子還在他們心上。」(後三14-15)那是以色列的悲劇時代。神於是興起了教會,並暫時將祂古時所選召的百姓之特權剝奪了;因為祂不能將祂的工作託付給盲目的人。

我們如果要逃避以色列民的命運,如果要逃避歷史上每個棄絕神之教會團體的命運,我們就需要經歷慎思明辨的洗禮。這樣看來,有先見眼光之基督徒領袖興起來,雖然不可說是最大的需要,而確實是最大的需要之一。我們今日極其需要那些能撥雲霧見青天的先見們出來。除非他們不久就出現,否則對於這一代的人來說就為時太晚了。如果他們確實出現的話,無疑地,我們會奉我們那崇尚世俗的正統主義之名,將其中一些人釘在十字架上。但是,十字架總是復活的先鋒。

光是佈道並不是我們現今的需要。佈道不外是擴展宗教,不論那一種宗教都是如此。佈道使大量眾接受一種宗教,而不使他們對那種宗教多加思考。可悲的事實是:今日的佈道已以目下退化形態的基督教為使徒教會,不問來由,只忙於叫人入教便算了事。我們與新約的模型總是愈離愈遠。

我們必須有一次新的改革運動,必須與那個既無責任感、且有娛樂狂、而又異教化的假教會斷絕關係,這假教會今日已被認為信仰基督的,而且已擴展至全球,用不屬靈的人、不屬靈的方法去實現他們的目的。

當羅馬天主教背道時,神便掀起改教運動。當改教運動衰落時,神就與起莫拉維教派和衛斯理教派。當這些運動開始死亡時,神便興起基要派和那些「更深生命」的團體。

現在,這些幾乎都毫無例外地賣給世界了—其次將是甚麼呢?

司布真對聖誕節的愛恨情仇

司布真對聖誕節確實有一種愛恨交加的關係。十七世紀的英格蘭人通常把聖誕節與道德鬆散和揮霍炫耀聯繫在一起。清教徒抵制各種節日當中的羅馬天主教風氣,司布真也不例外。這位講道人和他的前任一樣,常常抨擊聖誕節當中的天主教之風。

「肯定的是,我們並不相信當前教會安排,那稱為聖誕節的節日:首先,因為我們根本不相信彌撒(「聖誕節」,Christmas ,字面有「基督彌撒」的意思,譯者注),無論這彌撒是用拉丁文,還是用英文或說或唱出來,都對它心懷厭惡;第二,因為我們找不到任何聖經根據,支持守任何一日,作為救主的生日;結果就是,守這日是一種迷信,因為它並沒有來自於上帝的權柄。」

「很多人如果沒有讓自己落在暴飲暴食和酗酒的邊緣,就以為自己算不得是在過聖誕節。」

「如果一年當中有任何一天,是我們可以相當肯定並非救主出生的那一日,這一天就是十二月二十五日了。」

但司布真也喜愛聖誕節。他至少講了十二篇關於聖誕節的講道。

「我希望一年之中有二十個聖誕節節日。」

維多利亞時代的聖誕節

司布真的爺爺還是一個小男孩子的時候,聖誕節在低派教會傳統當中已不流行。但是,在1840年代還是小孩子的司布真,目睹了在他國家這節日的完全復興。狄更斯發表《聖誕頌歌》的時候,司布真9歲,這故事凸顯了勞工階級的苦日子,強調慷慨無私。司布真很喜歡這本暢銷書,甚至買了一本當作自己的私人藏書。

司布真和狄更斯都明白他們當時歲月艱難,努力要幫助社會上的邊緣群體。他們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倫敦南瓦克地區的貧窮光景有切身體會。實際上,狄更斯的父親曾經入獄的地方,離司布真的新花園街教堂只不過是隔了幾個街區(離莎士比亞的環球劇場也不遠)。

司布真十四歲的時候,維多利亞女皇和她的德國丈夫阿爾伯特給聖誕節注入了新的生機。1848年,《倫敦新聞畫報》刊登了一張照片,女王一家人圍繞著一顆聖誕樹。司布真1854年搬到倫敦的時候,除了像清教徒一樣對聖誕節有所保留之外,他還面對一種新的重點:家庭的重要位置。

「雖然我無視在宗教方面過這一日,但作為一種家庭安排,我卻喜愛這一天。」

「求上帝禁止我成為這樣一種清教徒,宣告任何落在勞工身上休息的日子都要廢除。我希望一年當中有半打節日就好了。」

司布真成年的時候,慶祝聖誕節,在和英格蘭本身一樣也經歷著改變。新鋪設的鐵路讓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可以回家過節。曾經是手工製作的玩具,現在能大批量生產。因為有了一便士郵政,聖誕卡可以廉價發送。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喜歡吃火雞,在十二月的最後幾星期,肉店老闆常常把火雞掛在他們的商鋪外面。本地市場甚至讓客戶在全年時間把錢存進個人的聖誕節基金。

司布真與他開辦的孤兒院裡的孩子參與節日活動,慶祝聖誕節。他甚至打扮成聖誕老人,親自向孤兒送聖誕禮物。但最重要的是,司布真使用這節日傳講福音。他看聖誕節是講一個古老故事的機會,講「歷史上最大的光」,這光只是在陽光於公元後43年首次照耀位於現在倫敦附近,那名為羅馬倫敦聚居地的前幾十年,才在人類歷史上如晨光破曉。

以下是一些想法,讓你像司布真一樣慶祝聖誕節的時候可以想起和思考:

1. 記住聖誕節的神跡。

「無限的上帝成了那嬰孩。」

「馬利亞把主抱在懷中,哦,願你把祂抱在懷中。」

「啊,基督徒,搖響你們心裡的鈴鐺,歌唱你們最喜樂的頌歌,如鳴放禮炮一樣,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我的心啊,要跳舞,要奏響喜樂的音樂聲。我血管裡的血,你們每一滴都要翩翩起舞!哦!願我全身的神經都成為琴弦,讓感恩用天使般的指頭把你撥動。」

2. 記住聖誕節的信息。

「除非你向這嬰孩而生,否則這嬰孩就不是向你而生。」

「基督的誕生應當成為至高喜樂的主題。」

「進入馬槽無需任何禮節……因此,如果你們願意到基督這裡來,你們就可以按自己本相到祂這裡來。」

「你們這些勞苦擔重擔的人,到祂這裡來!你們這些傷心的人,你們這心靈消沉的人,到祂這裡來!稅吏和娼妓,到祂這裡來!強盜和醉酒的,到祂這裡來!祂躺臥在馬槽裡,沒有人守著,不讓你們來觸摸祂,沒有人擋著,不讓你們凝視祂。屈膝,親吻上帝的兒子;接受祂作你們的救主,因為祂把自己放在那馬槽裡,讓你們可以到祂面前來。」

「絕不要介意過去,祂能忘記,祂能饒恕。」

3. 記住聖誕節的意義。

「上帝向人屈尊下降,這必然意味著人要得高舉上升到上帝面前。」

「請看上帝為這重大節日所作的預備是何等豐富,祂要祂的僕人守這節日,不是偶爾為之,而是他們一生所有歲月之久!」

「啊,想到這一點是蒙福的!伯利恒之星絕不下落。耶穌最美,超乎萬人之上,在各樣可愛之事當中,全然可愛,是人直到永遠的喜樂。」

4. 記住聖誕節的使命。

「那麼來,我要努力和你們辯論,吸引你們如此行,好讓我可以派你們在這聖誕節回家,作你們所在地方的宣教士,做真正的傳道人,雖然你們並無傳道人之名。」

「你在聖誕節回家的時候,除非上帝已經光照你面,否則不要讓人看到你的臉面。早上起來,與神摔跤祈禱;如果你的朋友沒有歸正,就為他們向上帝切切祈求。」

「那麼你就必須過這聖誕節,把上帝祂自己的聖靈已經看為合宜,向你顯明的一切講給你的同胞聽。」

「讓我們能榮耀上帝的,並不是職分,而是熱心;並不是地位,而是恩典。」

「把上帝已經在聖經上寫的大聲講出來……在聖誕節的晚上,壁爐邊圍著小小一群人,在店鋪裡有小小的聚會,在某處有小小一群聽眾,你可以對他們訴說耶穌對迷途之人的愛。」

5. 記住聖誕節的服侍。

「首先,像天使那樣,用在眾人面前的服侍表明你的喜樂。」

「這老先生,你不願接納你的兒子,他曾經得罪你。在聖誕節的時候把他接回來……在你的家裡與人和睦。」

「如果你為基督留有地方,那麼從今天開始要記住,這世界就沒有了為你留的地方。」

「我希望每一個今年過聖誕節的人,要像天使過這節一樣過節……為其他人作榜樣,表明在這一天如何行事為人,特別因為天使歸榮耀給上帝,就讓我們也如此行。」

「做一些事,給赤身露體的人衣服穿,給饑餓的人飯吃,讓哀傷的人高興起來。要記住,這是對人的善意。若是能夠,在這特別的時候向他們表明善意;如果你願如此行,窮人就會與我一道說,確實他們希望一年有六個聖誕節。」

「如果我們一年到頭怒氣沖沖,接下來這禮拜應當成為例外;如果我們去年咆哮對待每一個人,今年聖誕節的時候,我們要努力用愛意對待其他人;如果我們今年整整一年活著與上帝為敵,我祈求祂用祂的聖靈,在本周讓我們可以與祂和好……我不願再多說什麼,除了在這講道結束的時候,我希望你們人人在那一天到來的時候,可以過你們一生當中最快樂的一個聖誕節。」

耶穌向你而生。你是否向祂而生?

司布真最受歡迎的一篇聖誕節講道,就是《一個聖誕節的問題》。他在當中大膽說道:

「除非你向這嬰孩而生,否則這嬰孩就不是向你而生。」

聖誕節的真意,並不在於聖誕樹,裝飾,包裝精美的禮物,聖誕老人,甚至不在於家庭團聚的歡樂。聖誕節的真意,就是耶穌基督,人沒有祂,就不可能有喜樂,司布真願意我們每一個人思想聖誕節的代價。基督已經向你而生,你是否向祂而生?

https://www.spurgeon.org/resource-library/blog-entries/spurgeon-santa-or-scrooge-and-5-thoughts-for-your-christmas-day

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

一個稀釋了的福音信息

 Gary Gilley

最近,我得到本地一間福音派教會的週刊⋯⋯在講道筆記底部是救恩計劃,它實質上是「四個屬靈定律」的弱化版本。以下是獲得救恩的四個步驟:

神愛你並對你的人生有一個計劃。

我們常常犯錯並做出神不喜悅的決定。

耶穌為所有「壞事」死在十字架上。

你可以接受祂的寬恕,跟隨耶穌並通過祈禱成為一名基督徒。

這些步驟存在許多問題,但最明顯的是沒有提及罪。罪被去掉了,取而代之的是「錯誤」、「神不喜悅的決定」、以及「壞事」。為什麼這間福音派教會,一間將傳福音列為首要任務的教會,會極力迴避使用「罪」這個字眼呢?為什麼當這間教會試圖用同義詞代替罪時,它選擇使用一些並非用來定義罪的字眼呢?用來形容聖經中罪的概念,「錯誤」、「神不喜悅的決定」以及「壞事」都是站不住腳的替換詞。「叛逆」、「不服從」、「過犯」、「罪孽」、「罪惡」或「奸惡」可能是合宜的替換詞,但「錯誤」絕對不是。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並非因為我們作出壞的選擇或犯錯,而是因為我們是無助的、不敬虔的罪人,並且我們是神的敵人(羅5:6-10)。我們並非通過懇求神寬恕我們的錯誤而成為基督徒,而是當我們在認識到自己失喪的狀況後,藉著信心,悔改並接受耶穌基督和神的救恩而成為基督徒(約1:12;弗2:1-10)。

什麼會激發一個有傳福音心志的福音派教會如此修改福音信息,以致損壞它的「歷史和聖經意義」呢?幾乎可以肯定,他們的動機是崇高的——希望人們得到拯救。但是他們擔心很少人會回應一個稱罪為「罪」的福音,一個把未信者識別為不敬虔的、叛逆的、敵擋神的人的福音。他們顯然像羅伯特·舒樂(Robert Schuller)那樣假設:「一旦一個人相信自己是個「不配的罪人」,很懷疑他是否真的能如實地接受神在耶穌基督裡所提供的救恩。」這樣的基督教領袖根本不相信未經更改(如聖經中所陳述)的福音信息會吸引慕道者歸向基督。他們認為這信息太令人反感,太貶低人,太愚拙,以致令人無法接受;如果要誘使未信者歸向基督,就必須以某種方式使看似愚拙的十字架道理變得對罪人有吸引力。

節譯自“Love for an offensive gospel”

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

宗教遊戲

 陶恕

大多數教會中的人對待宗教如玩遊戲一樣!宗教本身成為最普遍的一種遊戲。

教會有自己的「場地」、「規則」和「設備」用來玩宗教遊戲。教會有自己的擁護者,包括平信徒和神職人員;他們以金錢來支持這個遊戲,並且親身出席來鼓勵這個遊戲。但是,他們在生活或品格上與許多對宗教完全不感興趣的人沒有什麼分別!

正如籃球員使用籃球,我們很多人使用宗教術語。我們敏捷地在場上(教會中)抛出這些術語,並學會熟練地和優雅地運用它們。我們會得到那些喜歡這遊戲的人的掌聲作為我們的獎勵。

人們所玩的世俗遊戲並沒有道德上的好處。它們只是一種愉快的活動,不會改變任何事情,也不會解決任何重要的事情。

可悲的是,宗教遊戲也大同小異。在愉快的聚會之後,基本上沒有一個人與聚會之前有任何分別!

全能的耶和華說:「甚願你們中間有一人關上殿門,免得你們徒然在我壇上燒火!萬軍之耶和華說:我不喜悅你們,也不從你們手中收納供物。」(瑪1:10)

節譯自 “Treasures from Tozer!”(標題另加)

2020年12月12日星期六

危險的啟發課程:與極端靈恩派共舞,為宗教大合一鋪路

小草

啟發課程(Alpha Course)最初是源自英國倫敦的一聖公會教會 Holy Trinity Brompton HTB)。1977年,HTB教會開始教授 Alpha 課程,旨在教導教會成員一些基本的信仰知識。1990年,當時在HTB任副牧師的Nicky Gumbel (甘尼克)接過啟發課程,並轉化為給 HTB 教會之外的人開設的課程,從此啟發課程開始廣泛地在全球傳播,被幾乎所有的宗派所接受和歡迎,靈恩派,羅馬天主教也讚賞和推行。 Alpha官網報道,至今已有數百萬人上過啟發課程,被譯成112種語言。

啟發課程也在華人教會裡廣為流傳,北京的守望家庭教會可能是大陸裡比較早引進和開辦啟發課程的教會之一。據守望教會網站介紹,他們大約在2003年就先從香港引進了啟發課程的相關書籍和影音資料,200610月開辦第一期啟發課程,到2016年已開辦了22期。

遺憾的是,這套風靡全球的啟發課程並非源自正統的教會信仰,裡面隱含了相當大量的極端靈恩派的錯誤教導,並且企圖通過這套課程促進宗教大合一,為宗教大合一鋪路。

啟發課程的教材主要是來自甘尼克(Nicky Gumbel)的《Questions of Life》(生命對答)一書。在這本書裡,甘尼克多次提到溫約翰(John Wimber),並在書裡說到他自己是如何被溫約翰所影響和改變的。

溫約翰(John Wimber 是靈恩運動第三波的主要人物,靈恩運動第三波也被稱為葡萄園運動(Vineyard Movement)或神跡奇事運動、權能佈道運動。在甘尼克的《Questions of Life》書裡第13章《Does God Heal Today?》(今天神還醫治嗎?)說到,1982年溫約翰到他的教會講道。甘尼克說,當時他對神醫是存疑的,但參加了溫約翰的講道後,他被改變了。甘尼克以第13章整章的篇幅在講論神醫,為靈恩派的神醫背書,所持的觀點與靈恩派的神醫沒什麼本質的不同。

在甘尼克的啟發課程第10 《怎樣被聖靈充滿?》裡,他說:「當神的靈來到時,有些人的身體會很明顯地感覺到聖靈的能力,甚至真的好像房間裡有一陣強風吹過一般。有時,有些人甚至不能站立,只好躺下來。有時會發現一些人會深呼吸,好像想把神的靈吸進去一樣。」「有時候我們的身體上也會明顯地感覺到這些。我經常注意到有些人會說,他們的身體感覺到發熱。有些人說他們雙手發熱』;一個說渾身都很火熱』;有人說 我的手臂好像有一股熱流經過』。」

下面是甘尼克的《啟發課程10:怎樣被聖靈充滿?》視頻截圖:

聖靈充滿是以身體上的發熱或躺倒表現的嗎?聖經是怎麼說的?約翰麥克亞瑟(John MacArthur)牧師在他的講道 Spirit-Filled Living (聖靈充滿的生活)2012年》裡說:

「我們所說的被聖靈充滿不是一個事件,不是某種很特別的經歷,不是某種短暫的狂喜,不是某種讓你瞬間不知身在何處,不是被膏』。 我們所說的乃是一種生活的常態,一種恆常的現實,就是持續保持被聖靈充滿。這是說到我們的生命必需被聖靈所控制和影響,這是有關內在的實際,是神的靈在我們裡面保守的作為聖靈充滿的意思就是完全被聖靈的影響所控制,這就是聖經所命令我們的,要隨時保持在聖靈的控制之下。那麼,這是不是某種神秘的經歷呢?是不是你可以感覺得到的呢?是不是某種臨到你身上的狂喜呢?都不是!看西3:16 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這是現在時態的命令。換言之,把豐富的基督真理滲透到你內在的生命裡,到你的靈魂和你的內心裡。被聖靈充滿的意思就是被聖經所啟示的基督的真理所滲透。」(引自《聖經所說的聖靈充滿是什麼意思?(約翰.麥克亞瑟,小草譯)》)

可見,甘尼克對聖靈充滿的說法是不符合聖經的,是沒有聖經根據的,但卻是符合靈恩派的說法。也是在這第10講裡,甘尼克講到方言的恩賜,他說我不是說人人都必須說方言,只是說人人都可以說方言。我們要向神祈求並且與神合作。領受這恩賜的唯一方法是自 己開始說方言。 當我第一次祈求時,我緊閉著嘴唇,沒有開口。於是我就說:我得不到恩賜。但有人提醒我說,要自己先開始說英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方言就會脫口說出來。

下面是甘尼克的《啟發課程10:怎樣被聖靈充滿?》視頻截圖:


經上說,「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12:10-11)說方言是屬靈的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而不是人靠自己什麼特別的方法來得到說方言的恩賜。可見,甘尼克的「要自己先開始說英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方言就會脫口說出來。」完全不符合聖經的教導,而是奇談怪論。

據啟發課程(Alpha Course)的官網介紹,2019年,在全球就有超過5,600個天主教教區和機構開設啟發課程,有31萬人參加了啟發課程。基督教與天主教在基要教義上存在嚴重的分歧,那麼,為什麼啟發課程竟然會被天主教所接受和推廣呢?對此,啟發課程(Alpha Course)的官網上是這麼說的,

The Alpha Course is created to emphasize the essentials that all denominations agree on. We believe that what unites us is infinitely greater than what divides us. 意思是:啟發課程注重在所有的宗派都認同的基本要點上。我們相信,把我們聯合起來的共同點是遠遠大於導致分裂的不同之處。

2013年,在美國的The Berean Call 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批判啟發課程的文章《ALPHA COURSE ATTENDEES: "GO BACK TO YOUR CATHOLIC PARISH"》(啟發課程參加者:回到你們的天主教教區),這篇文章裡引了甘尼克關於啟發課程在天主教裡廣受歡迎的一段講話:

"Alpha runs in every arm of the Church. It’s growing the fastest in the Catholic church. There are a billion Catholics in the world—many in Latin America, and in France where 99% are Catholic. But the course runs exactly the same no matter the denomination. In Alpha, we stick to the foundational piece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we all agree upon: Jesus, the cross, the resurrection, the Bible, prayer. What unites us is infinitely greater than what divides us. We focus on what unites us. We present a united front to the world. In every different part of the body of Christ—Presbyterian, Baptist, Lutheran, non-denominational,  CatholicPentecostals, Bulgarian Orthodox, Coptic Orthodox—Alpha crosses all divides" 

甘尼克這段講話的意思是:

「啟發課程在教會的每一個角落推廣,在天主教教堂中增長最快。 世界上有十億天主教徒,其中許多在拉丁美洲,而在法國則有99%是天主教徒。 但是,無論宗派如何,課程的運行方式完全相同。 在啟發課程中,我們圍繞著大家都同意的基督教信仰的基本部分:耶穌,十字架,復活,聖經,祈禱。 把我們聯合起來的共同點是遠遠大於導致分裂的不同之處。 我們專注于聯合我們的部分, 向世界展示了聯合陣線。 在基督身體的每個不同部分中:長老會,浸信會,路德教會,超宗派,天主教,五旬節教派,保加利亞東正教,Copic東正教,啟發課程跨越了所有的分歧。」

從甘尼克的話可見,他認為天主教,東正教,五旬節教派通通都是屬基督的身體,這正是天主教宗教大合一的立場和觀點,但卻是正統基督教所不能接受的。正統基督教與天主教,東正教、五旬節教派在基要教義上有嚴重的分歧,是不可以聯合在一起的,除非妥協和出賣真理。

既然啟發課程能跨越所有宗派間的分歧,那麼,啟發課程也就只能是妥協課程,是沒有觸及到福音的最核心的教義,或者是對核心教義含糊其辭,而不是持守正統的基督教信仰,否則就不可能會被天主教所接受和贊同。

文章來源:https://sites.google.com/site/xiaocaowenji2018/120-6

2020年12月10日星期四

教會裡普遍存在欲振乏力的生命

萊爾

在這末後的日子,有一個普遍的哀歎,就是當代基督教缺乏能力,以基督為元首的教會,他的身體,在今天不能像在以往的日子中那樣撼動世界。

要不要我直白地告訴你為什麼?那是因為在信徒中普遍存在的欲振乏力的生命。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弟兄和姊妹像以諾和亞伯拉罕那樣與上帝同行,活在上帝面前。雖然我們今天信徒的數量遠遠超過我們先輩的日子,但是在基督徒信仰實踐上我們卻遠遠不及他們。

許多年前,那些我們先輩們所有的特質,今天在哪裡呢?那就是,捨己、珍惜光陰、與奢侈和放縱隔絕、毫無妥協地從世俗之事中分別出來、總是以天父的事為念、一心一意跟隨主、簡樸的家庭生活、在社會中的美好見證、忍耐、謙卑、隨時待人有恩……是啊,如今在哪裡呢?我們繼承了他們的真理,穿戴了他們的盔甲,但是恐怕我們沒有他們活出來的信仰。

聖靈看到了這一切,並為此憂傷;世人看到了這一切,便輕視我們。世界看到了這些,便對我們的見證不以為然。相信我,是我們的生命—屬天的、敬虔的、效法基督的生命—影響世人。讓我們靠著上帝的恩典,下定決心,除去這羞辱。讓我們蘇醒過來,清楚知道,這個時代需要我們在這事上做什麼。讓我們有一個更高的信仰實踐的標準。

我們曾以膚淺的聖潔為滿足,讓我們使這成為過去吧。從此以後,讓我們竭力與上帝同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謹慎自守、無可指摘,那麼,即使我們不能叫一個譏笑的世界歸信,也要使他們轉為沉默。

我想,在近些年中,任何一個有頭腦的英國人都會看到,在這片土地上,極大地興起了一種我稱之為「公共化的信仰」(我找不到更好的描述語了)。各種各樣的服事不可思議地驟然增加。很多地方為禱告、講道和施行聖餐開放了,至少要有五十年前的十倍多。在大教堂舉行的宗教儀式、在大型場所如農業大會堂和邁爾美(Mildmay)大會議廳舉辦的聚會、不分晝夜連續舉辦的宣教活動—這些都成為大家常見又熟悉的事了。

事實上,它們在今天已經成為慣例,從參加的人數上就可以清楚證明,它們是大受歡迎的。簡言之,我們發現自己正在面對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在19世紀過去的二十五年,是一個有著大量公共化信仰的年代。

我不是說這個不好。大家一刻也不要覺得是這樣。相反,我感謝上帝,叫當年使徒們「主動進攻」的戰略在今天重現,並且叫「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2)這樣的渴望明顯地傳播開來。為著精煉了的敬拜儀式,為著國內的宣教事工,為著像慕迪和桑基那樣的佈道運動,我感謝上帝。任何事都強於麻木、冷漠和無所作為。如果基督被傳開了,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1:18)。

從前在英格蘭的先知和義人們曾渴望看到這些事,但是從未看到。如果懷特菲爾德和衛斯理在他們的年代中被告之,會有這樣一天來臨,就是英國的主教和大主教們不僅不會禁止佈道活動,還會積極地參與其中,我很難想像他們會相信這事。相反,我覺得他們可能會像以利沙時代的那個撒瑪利亞的軍長一樣說:「即便耶和華使天開了窗戶,也不能有這事。」(王下7:2

但我們為公共化信仰之興起感恩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除非有個人性的信仰生活隨著它,否則公共化的信仰生活就沒有實質的價值,甚至會產生最糟糕的結果。不停地追逐明星講員,無休止地參加火熱的、持續到深夜的大型聚會,無休止地渴望獲得新鮮的興奮感,以及講台上激動人心的別出心裁—這些事都會造成非常不健康的基督徒信仰方式。恐怕在很多情況下,會完全把靈魂毀壞。

不幸的是,許多把公共化信仰當作全部的人,他們常常被單單一時的情緒所牽引,在參加了一些場面震撼的佈道之後,他們就作出了一些超過他們真實情形的宣告。在這之後,他們想像他們已經達到了一個程度,而要使他們繼續在這個程度中,就需要有接連不斷的宗教興奮感。漸漸地,就像吸食鴉片者和酗酒者,會有一個時候,藥劑會失去效力,一種耗盡了的空虛感會爬進他們的心裡。恐怕太常見的是,整件事的結果就是,倒退到徹底的死寂和不信,完全地回到世界之中。這些都是因為除了公共化的信仰之外一無所有!

哦,願人們記住,向以利亞顯明上帝的同在的,不是烈風、不是火、不是地震,而是「微小的聲音」(王上19:12)。

現在我想要在這個話題上發出提醒的聲音。記住,我不願看到公共化信仰的減少;但是我確實想要推動更多的個人性的信仰—私下的、在個人與他的上帝之間的。

在地面上你看不到一株植物或一棵樹的根。如果你向下挖到它,觀察它,它是其貌不揚的、沾滿泥土的、表面粗糙的,遠不及你眼裡看到的果子、葉子或花那樣美麗。但是,這個令人瞧不起的樹根,是你眼睛所見的一切生命、健康、活力和繁衍力的真源頭,沒有它,植物或樹木很快就會死。

那麼,個人性的信仰就是一切有生命力的基督信仰的根源。沒有它,你或許可以在聚會或舞臺上有大膽的表現,大聲的歌唱,流淚不止,並且出名和得到人的稱讚。但是沒有它,我們就沒有赴婚筵的禮服,在上帝面前是死的。我直白地告訴我的讀者,這個時代需要我們更多關注個人性的信仰。

1.  讓我們在私底下更用心地來禱告,把我們全部的心靈投入到我們的禱告中。有活的禱告和死的禱告;有的禱告我們沒有付上任何代價,有的禱告我們付上大聲呼求和淚水。你的禱告是怎樣的呢?當一些偉大的信徒在眾人眼前滑跌的時候,教會為之感到驚奇和震驚,事實是,他們早早在膝蓋上就已經滑跌了。他們忽視了施恩寶座。

2.  讓我們在私底下更多地讀經,更多地用心和殷勤。對聖經的無知是一切錯誤的根源,並使一個人在魔鬼的手中孤立無援。今天個人性的讀經恐怕要少於五十年前。我相信,如果許多的英國人不是在讀上帝話語上養成了一個懶惰、膚淺、疏忽和敷衍的習慣,他們就不會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一些人落入懷疑主義,一些人一頭沖進最荒誕、最狹隘的狂熱主義,一些人到了天主教那邊。“你們錯了,因為不明白聖經。”(太2229)在講道中聽聖經,決不能代替在家裡個人性的讀經。

3.  讓我們培養起堅持默想和與基督相交的習慣。讓我們下決心給自己時常留出時間,以便我們像大衛那樣與自己的靈魂交談,在我們的大祭司、中保和坐在上帝右邊的代求者面前傾心吐意。我們需要更多私底下的懺悔—但不是對人。我們要的懺悔不是在懺悔室裡面,而是在施恩寶座前。

我看到有一些基督徒總是在尋找靈糧,總是出現在公共場合,總是不得喘息、來去匆匆,從不給自己留時間安靜地坐下來消化思考,審視自己屬靈的光景。如果這樣的基督徒有一個侏儒式的發育不良的信仰,不見長大;如果他們的信仰就像法老夢中那又乾瘦又醜陋的牛一樣(參見創41章),在公開場合大吃大嚼之後,樣子卻和先前一樣,甚至更醜更瘦了,我是絕不會感到奇怪的。

靈命的興旺非常仰賴於我們個人性的信仰生活,而除非我們下定決心,無論付上什麼代價,都靠著上帝的幫助留出默想、禱告、讀經和與基督內室交通的時間,個人性的信仰不會興旺。哎!令人悲哀的是,我們主說的那句話被忽略了:「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太6:6

我們的佈道先輩們比我們今天擁有少得多的方法和機遇。除了偶爾在教堂和戶外講道以外,大型的宗教聚會和人群,對於懷特菲爾德、衛斯理和羅蘭茲他們來說,是聞所未聞的。他們用的方法既不合潮流,也不廣受歡迎,並且時常給他們帶來逼迫和羞辱,而不是稱讚。但是,雖然他們能用的武器很少,他們卻用得非常好。

我們有大型的會議、聚會、宣教禮堂和大樓、多種多樣的信仰工具,但是我相信,他們雖然比我們少有來自人的喧嘩和誇讚,卻比我們在自己的時代中為上帝留下了更深的烙印。我覺得,他們所帶領歸主的人,就像老式衣服和面料,更耐磨,更耐穿,更慢損壞,更不易褪色,比起我們這個時代新信主的人而言,他們更穩固,更紮實,更有根基。

為什麼會這樣呢?很簡單,是因為他們普遍而言比我們更注意個人性的信仰。他們與上帝親密同行,在內室中尊敬上帝,所以上帝在公開場合尊敬他們。哦,讓我們效法基督並且效法他們!讓我們去照著行吧。

(本文摘編自萊爾《聖潔》,三聯書店,2013.10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要持守真理

 萊爾

使徒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5:21所用的字眼簡潔有力。他說:「善美的要持守」。他好像對我們說:「當你找到真理時,當你滿意這就是基督的真理(聖經所闡明的真理)時,就要堅定地持守它,握緊它,把它藏在你心裡,永不讓它溜走!」他這樣說是因為他知道基督徒普遍的心態。他知道,我們對持守福音非常冷淡;我們的愛很快就變得微弱;我們的信念很快就動搖;我們的熱情很快就冷卻;我們對基督真理的熟悉常常伴隨著一絲對它的輕視;我們像以色列人,很容易因漫長的旅程而灰心喪志;我們像彼得,準備睡一會然後再爭戰,沒有隨時警醒禱告。

保羅把這一切記在心中,他像一個忠心的守望者,受聖靈的感動而呼喊:「善美的要持守」!他好像預見到福音這個好消息很快就會受到敗壞和損害。他好像預見到撒但和牠的差役將竭盡全力推翻基督的真理。他好像要預先警告人們這個危險;他呼喊:「善美的要持守」!讀者,只要世界仍在,這個忠告總是必需的。

人類最好的制度也有腐敗的趨勢。最好的有形基督教會無法避免墮落的風險。它由會犯錯的人組成。它裡面總是有腐敗的趨勢。我們看到,即使在使徒時代,有毒邪惡的酵悄悄混入許多教會裡。在哥林多教會、以弗所教會、加拉太教會,都有邪惡之事。在這末後的日子,所有這些事都成為我們的鑑誡和危險指標!所有這些事都顯示出教會必須緊記使徒的話:「善美的要持守」!

自使徒時代以來,許多基督教會因忘記這一原則而消失了。它們的牧師和會友忘了撒但一直在努力引入錯誤的教義。它們忘了撒但可以扮作光明的天使——牠可以使黑暗看似光明;光明看似黑暗;真理看似虛假的道理。如果牠不能毁滅基督教,牠就試圖敗壞它。如果牠不能阻止敬虔的形式,牠就努力奪去教會的能力。教會為了本身的安全,切勿忘記這些事情,也切勿忘記使徒的吩咐:「善美的要持守」!

節譯自“Prove All Things” (標題另加)


2020年11月30日星期一

牧師應該是個重生得救的人

 司布真

我們首先應該關心的其中一件事是,自己是否已經得救。傳道人必須嘗過救恩滋味,這是個簡單的事實,但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規則。我們不要僅僅因為年輕人認為自己蒙召就接受他們繼承傳道的工作。如果他們的學院經歷是任性而不是屬靈的,如果他們的榮譽是與體育運動有關而不是與事奉基督有關,那麼我們要求他們提供另一種蒙召的證據。在我們看來,不論從學識淵博的博士那裡學習到多少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研究,都不能證明有從上而來的呼召。作為第一個先決條件,真實和真誠的敬虔是必需的;無論一個人假裝有什麼「呼召」,如果他沒有蒙召成為聖潔,他當然也沒有蒙召成為傳道人。

一位拉比說:「先修飾自己,然後再修飾你的弟兄。」一位教父說:「用來清潔別人的手必定不能骯髒。」如果你的鹽沒有味道,你怎能用來調味? 歸信是牧師的絕對先決條件。一心想在講台上事奉的人:「你們必須重生」(約3:7)。任何人不要把擁有這個首要資格當作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有很大可能我們只是誤以為自己已經歸信。相信我,要「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這不是兒戲的事(彼後1:10)。這個世界充斥著騙子,到處都是奉承者,他們迎合喜歡自誇的人,好像圍繞在一具死屍的秃鷹那樣聚在一位牧師身邊。我們的心是詭詐的,以致真相不能從表面上看到,而必須從最深處汲取出來。我們必須非常急切和徹底地察驗自己,免得我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而被淘汰了(林前9:27)。

成為傳道人卻仍未歸信是多麼可怕!讓這裡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心深處細聲說:「如果我對自己正準備要宣告的真理的大能一無所知,對我來說這將會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未歸信者擔當牧職涉及最不自然的關係。一位未嘗救恩的牧師好比一個盲人當上了光學教授,探討視覺和景象的課題,講述及識別光譜七色,而他本人卻絕對是在黑暗中!他好比一個聾啞人當上了音樂系主任;一個聾啞人精通交響樂及協奏曲!他好比一隻鼴鼠,宣稱要教育小鷹;他好比一只攀附在海邊礁石上的帽貝,被選派去掌管天使。人們可以使用最荒謬和最怪誕的比喻去形容這樣一個關係,只是這個主題實在太過嚴肅了。對於一個人來說,置身於這個境況是極其可怕的,因為他完全沒有資格去從事他所做的工作,但由於他是自願把責任攬上身的,故此他不能因自己不能勝任而無須負上責任。無論他的天賦如何,無論他的智力如何,如果他沒有屬靈生命,他絕對不能從事屬靈的工作;他必須離開牧師的職位,直至他獲得了這首要和最簡單的資格方可復職。

擔任牧職卻仍未歸信在另一方面也必定同樣可怕。 如果這個人不是受神所託的,那麼他要擔當一個非常不愉快的職位!在會眾面對患難時,他怎能給予他們安慰? 當他聽到懊悔者的哭泣,或傾聽他們的焦慮疑惑和極大恐懼時,他會有何感覺?儘管一個未歸信的人所說的話可能會得蒙祝福,領人歸主,因為主雖則拒絕這個人但仍會尊重祂自己的真理,但當有成熟的基督徒在困難時向他請教,他必定感到非常困惑! 在他帶領已重生的會眾體驗生活的途中,他自己必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他怎能理解他們臨終時的喜樂,或在擘餅聚會時與他們熱烈地團契相交?

當年輕人被差派一份他們無法忍受的職業時,他們很多時會逃到老遠而不是默默從事這份討厭的職業;然而那個被委任要終身從事聖職,卻對敬虔的能力完全陌生的人,該逃到哪裡呢?當他自己對基督捨身的愛完全陌生時,他怎能每日懇求人來到基督那裡呢?先生,這肯定是長久的苦工。這樣的人必定討厭見到講台,就像古代划船的奴隸討厭見到槳一樣。這樣的人一定不能勝任他的工作。他要引導旅遊人士行一條自己從未走過的路,駕駛一艘船隻沿著一個自己不認識任何地標的海岸航行!他要教導別人,自己卻是個愚笨人。他還能是什麼呢?他不過是沒有雨的雲,只有葉子(沒有果子)的樹(猶大書12)。就像在曠野的商隊,所有人在炙熱的陽光下渴得就快要死,當他們來到渴望已久的水井時,卻發現它沒有半滴水!(民20)。因此,當慕道者來到一間牧師本身未嘗救恩滋味的教會,他們準備要滅亡,因為在那裡找不到生命的泉水。與其讓對他們自己所教導的一切沒有實際認識的人充斥著講台,倒不如把講台拆毀。

唉! 未重生的牧師是極度有害的,因為造成背棄信仰的所有原因之中,不敬虔的牧師必定排在榜首。 前幾天我讀到,沒有一個邪惡狀態像如下這個呈現如此強大的破壞力:教會擁有一個未歸信的牧師,一座昂貴的風琴,一個不敬虔的詩班,以及一個貴族氣派的會眾。 作者的觀點是,沒有任何由地獄而來的詛咒工具比這更強大的了!
人們走到禮拜堂舒適地坐下來,一心以為自己是基督徒,殊不知一直以來他們宗教信仰的全部就是:聽聽一位演說家的演講,欣賞優美的詩歌,以及別人優雅的動作和時尚的禮儀;整體而言這並不比他們在歌劇中聽到和看到的要好——無論從審美的角度或從屬靈的角度來看。 成千上萬的人認為自己是虔誠的信徒而因此恭喜自己,甚至讚美神,但與此同時,他們卻生活在一個沒有基督、還未重生的狀態中,空有敬虔的外貌,卻背棄了敬虔的實質(或力量)。 對於一個旨在追求形式主義的宗教制度,它的主持人(牧師)更多是魔鬼的僕人而不是神的用人。

一位正式的傳道人雖然保持外表的正直,但由於沒有敬虔的內在生命,遲早他的道德品格必定會下滑,到時他會對教會造成極大傷害! 神被大大的褻瀆,福音被大大的污衊!

很害怕想到這樣一個人將要面對的死亡終局! 他死後的狀況會是什麼樣的! 先知描繪巴比倫王下到地獄,他生前所毀滅的列國和所擊殺的一眾君王,都離位站起來,用嘲諷的口吻來歡迎這位倒下的暴君,說:「你也成了我們的樣子嗎?」(賽14:10)

你能否想像一個傳道人,在生時內心沒有對神的渴慕,死後下到地獄,而所有過往聽他講道但現在卻被囚禁著的靈魂,以及他教區裡所有失喪的人,起來用苦毒的口吻對他說:「你也像我們一樣來到這裡嗎? 醫生,你沒有把自己治癒嗎? 你不是自稱是一盞永遠照耀黑暗的明燈嗎?」 唉!如果一個人定要失喪,請別以這種方式失喪! 在講台下失喪是可怕的,但在講台上滅亡更加可怕!

在約翰·本仁的一篇名為《地獄的歎息》的文章裡,有一段可怕的文字常常在我耳邊回響:「瞎眼的傳道人因著他們本身的無知摧毀了多少個靈魂?他們的講道對靈魂的毒害好比老鼠藥對身體的毒害一樣。 值得擔心的是,他們當中許多人要各自為自己的整個城鎮負上責任。啊!朋友,我告訴你,你這個背負傳道職責的人。 你身為傳道人卻沒有做好本分。 看到整個教區的人與你一起下到地獄不會使你悲傷嗎? 他們喊著說:『我們要為此多謝你,你不敢指出我們的罪,因恐我們不會速速把金錢放進你的口袋裡。 你這該受詛咒的無恥傢伙,你這瞎眼的嚮導,你不甘於自己跌入溝渠,竟把我們也一併拉下與你在一起!』」

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在《歸正的牧師》(The Reformed Pastor)一書中除了處理許多其他嚴肅的問題,他還寫到:

「你們(作傳道的)要謹慎自己,免得你們呼籲別人接受神的救恩,自己卻未嘗救恩的滋味,未曾經歷過自己所傳福音的大能;也免得當你們向世人宣告救主的必要時,你們的心卻忽視祂,對祂和祂的救恩的益處沒有一點興趣。你們要謹慎自己,免得你們呼籲別人當心滅亡,自己卻滅亡了;也免得當你們為別人預備靈糧時,自己卻在挨餓。雖然有這一應許,就是那些使人歸義的人必發光如星(但12:3),但前設是他們自己首先要成為歸義的人⋯⋯他們真心的相信是他們得榮耀的條件,儘管他們偉大的傳道工作可能是他們得更大榮耀的條件。

許多人曾警告別人不要前往那折磨人的地方(地獄),但自己卻匆忙走到那裡;現在許多傳道人在地獄裡,他們生前曾過百次呼籲他們的聽眾奮力逃避那個地方。任何有理智的人會否認為神應該拯救那些勸別人接受救恩但自己卻拒絕救恩的人,那些向別人傳講福音但自己卻忽視和濫用福音的人?許多裁縫為別人縫製昂貴的衣服但自己卻衣衫襤褸;許多廚師為別人烹調了山珍海味但自己卻品嚐不到這些美食。弟兄們,請相信,神拯救一個人從來不是因為他是傳道人,也不是因為他是一個能幹的傳道人,而是因為他是一個被稱為義、分別為聖的人,因此他忠於主人所給予他的工作。

因此,你們首先要謹慎自己,成為你們勸他人要成為的基督徒,相信你們每天勸他人要相信的福音,並真心接待你們呼籲他人要接待的基督和聖靈。吩咐你們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祂,確實暗示你們應愛惜自己,並且不要憎恨和損害自己和你們的鄰舍。」

我的弟兄們,讓這些沉重的話對你們產生應有的作用。我無須再多說話;但請允許我為你們祈禱,願你們省察自己,好好利用我剛才對你們所說的話。

譯自 "The Minister’s Self Watch" pp. 5-9
https://chapellibrary.org:8443/pdf/books/mswa.pdf


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

上帝的義怒

保羅華許

「上帝是公義的審判者,又是天天向惡人發怒的上帝。」(詩篇7:11)

「狂傲人不能站在你眼前。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惡的。」(詩篇5:5)

多數福音派今天徹底忽視這些經文,認為這些經文不值一提。傳道人有多少時候是在向罪人講上帝是公義的,上帝恨惡罪人?教會講台多少時候提到「義怒」或「神恨惡罪惡」這類主題?這豈不正說明我們不再認真學習聖經?或我們認為某些經文不是上帝默示的,已經過時?或我們向「政治正確」認輸,向「文化潮流」投降?或我們認為傳講真理無法使教會增長?

上帝的義怒是合乎聖經的真理,凡是真正的傳福音,必須講上帝的義怒。因此,我們必須明白這個教義,以及相關一切真理。

我們必須時刻記著,我們不僅要明白這些真理,還要傳揚這些真理。我們學習的目的不僅是讓我們自己有平衡的神學,而且是為了讓我們去宣揚這些真理,讓上帝的百姓蒙福。學習不需要冒險,但宣講所學到的真理,這常常會帶來很大的危險。我們所學的真理,如果僅僅擺在書架上,就於我們無害,也於教會無益。

我們想要一位公義的上帝嗎?

我們必須向聽眾和我們自己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真想要一位公義的上帝嗎?」這個問題看似奇怪,好像明知故問,但實際上,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看到人類真實的處境,以及我們真正的問題所在。

一方面,我們想要一位公義的上帝。我們簡直不敢想像整個宇宙掌握在一位不公義而又全能的神手裡,而且他有絕對的主權!這個世界的希特勒們只能在歷史舞台上橫行片刻,他們多行不義必自斃,但他們作惡所導致的結果顯然會流毒多年。那麼,假如宇宙的統治者是一位永遠不死的惡神,那人類生活會多麼悲慘?光是想想都讓人做噩夢。他不義,所以喜怒無常。他大權在手,所以非常恐怖。即使他過去一直恩待我們,我們也不知道這種狀況能持續多久。我們就好像水手航行在平靜的海上,整日驚恐地數算致命的風暴何時降臨,直到發瘋為止。這樣我們就沒有確據也沒有合理的依據來相信上帝。這個世界充滿不公義和不道德,沒有人可以審判,也沒有人敢於挑戰,這些邪惡讓生命不堪重負,假如沒有一位公義的上帝,那我們不僅今生沒有指望,來生也不能指望錯誤可以得到糾正。因此,如果可以投票的話,神經正常的人都會投票支持一位「沒有不義」的上帝。(參代下19:7)一位絕對值得相信的上帝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參申7:9;詩9:8

一位公義的上帝,這是多數人所想要的上帝。這麼多的不公義在世界上氾濫成災,卻看不到上帝干預和審判,無知的人好像野獸奔走狂突,大喊蒼天無眼。可是有見識的人靜靜縮在角落,頭埋在手裡不敢做聲,左右為難。他審視自己裡面的良心,知道如果上帝伸張正義,那眾人,包括那些要求伸張正義的人,都要下地獄。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3:10)那些要求上帝審判別人的人,必須意識到他們也在祈求上帝審判自己。儘管每個人所犯的罪各有不同,但他們都一樣得罪了上帝,同受死的咒詛,同與一位聖潔公義的上帝永遠隔絕。任何人若以為自己與罪人中的罪魁有什麼分別,他就沒有看見自己的敗壞和自己所行的惡。

這就是人類的兩難處境,所以人要問,「我們真想要一位公義的上帝嗎?」我們真想讓上帝來鑒察我們生活的每個方面——思想、言語和行為——然後按照我們所行的,給我們應有的判決?只有那些良心被熱鐵烙慣的人和天良喪盡的文化才敢站在一位完全公義的上帝面前任由上帝裡裡外外地遍査自己,接受任何判決。

上帝是公義的,這個真理是一把雙刃劍。假如沒有一位永生的、全能的上帝統治世界,我們會鬆口氣。但是,對那些心裡還有一絲良知的人,這絕對是一個噩耗。如果上帝真是公義的,如果他用完全的愛來愛一切正直,用完全的恨來恨一切不義,那他會如何對待我們的惡呢?

上帝會發怒嗎?

當代傳道人和宣教士常對聽眾說,上帝不是一位發怒的上帝。但這話並不合乎聖經。說輕點,這句話誤導人;說重點兒,這句話是異端。它不能給人帶來任何真安慰。根據聖經,上帝就是一位發怒的上帝,而且這對我們是好事。聖經說:「耶和華是忌邪施報的神。耶和華施報大有忿怒。向他的敵人施報,向他的仇敵懷怒」;「上帝是公義的審判者,又是天天向惡人發怒的上帝」;「惟獨你是可畏的。你怒氣一發,誰能在你面前站得住呢?」(鴻1:2;詩7:1176:76

當這位聖潔、公義、慈愛的上帝遇到敗壞、不義、不仁的人類,必然的結果就是上帝的忿怒,詩篇作者感歎上帝的忿怒是何等大:「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詩90:11)舊約中「忿怒」一詞來自三個希伯來文。第一個是“qetsep”,意思是忿怒。第二個是“hema”,忿怒、厭惡、甚至苦毒。第三個是“aph”,直譯為「鼻」。這表示上帝的忿怒好像發怒的動物用鼻子發洩怒氣。這幅畫面並不精緻,卻很形象。

在新約裡,「忿怒」一詞來自兩個希臘文。第一個是“orge”,是指「忿怒」。第二個詞是“thumos”,表示憤怒、激動、暴怒。在整本聖經裡,上帝的忿怒是指上帝因自己的聖潔和公義而厭惡和痛恨一切罪人和罪。

提到上帝的忿怒,我們必須明白上帝的忿怒不像人那樣,上帝的忿怒不是失控、不理智、自私的情緒,而是上帝聖潔、公義、仁愛的結果。這也是神聖統治的必要元素。因為上帝是上帝,所以上帝必須反對罪。因此,惡人厭惡上帝,而上帝拒絕與惡人相交。上帝是愛,上帝熱愛一切良善。這種對公義的熱愛表現為對一切邪惡的痛恨。愛之深,恨之切。因此,上帝的愛與上帝的忿怒並不矛盾;正好相反,上帝的愛和上帝的忿怒彼此印證。上帝是公義的,因此,上帝必須審判邪惡,譴責邪惡。如果上帝向人發怒,那是因為人先藐視上帝的主權、違抗神聖的旨意、自作自受。 

因他是聖潔、公義和仁愛的,所以上帝恨惡罪,用他忿怒反對罪,他的怒氣常常導致難以想像的可怕結果。他一發怒,山崩地裂。列國經不起他發怒,他一惱恨,無人能站立得住。(參耶10:10;鴻1:6)怕是最強壯的人,甚至天使,都在他面前溶化,好像高爐面前的蠟像一般。

今天,很多人拒絕這個教義和相關的教導,他們不相信上帝發怒,他們覺得一個仁愛憐憫的上帝不能發怒,認為上帝不能審判人、定人的罪。他們說,這種想法是原始人類的錯誤結論,因為古代人認為上帝是敵視人類的、復仇的、甚至是殘忍的;而我們是基督徒,應當拒絕這種可怕的教義,因為它不談上帝的憐憫,讓上帝顯得殘酷無情。然而,關於上帝的忿怒和審判,聖經有明確的教導,我們絕對不能視而不見。聖經裡多處提到上帝的忿怒,上帝的忿怒和上帝的仁愛、良善、憐憫一樣,是聖經的重要主題。

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但他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為他聖名的緣故在他所造的人中間伸張正義追討罪。(參出34:6-7)他必因自己的美德,踐踏一切悖逆的人,用怒火燒滅他們,好像糠秕一樣。(參出15:7)連新約也說上帝是烈火,他向人降大怒,惡人向山和岩石說,「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躲避羔羊的忿怒」。(來12:29;羅3:5;啟6:16)因此,使徒保羅說,不要被人欺哄,要住在真理的光中,要曉得上帝的忿怒必臨到悖逆之子。(參弗5:6

很多人常說上帝不是忿怒的上帝。這是假話,不能給人帶來任何真安慰!一個見了邪惡無動於衷的上帝,一個看人作惡也不發怒的上帝能給我們什麼安慰?!假如上帝面對奴隸貿易、奧斯維辛集中營、以「免得麻煩」的名義屠殺幾百萬未出母腹的嬰兒這些事情而不怒火中燒,他憑什麼是善良、仁愛的?他根本就連人都不如!我們聽見這些慘劇,心裡也因倫理而感覺怒火難平。不僅如此,倘若有人面對這些慘無人道的事感覺無所謂,我們就會覺得他和始作俑者一樣畜生不如。那麼,我們竟然敢腆著臉說上帝是不會發怒的上帝?我們到底在講什麼?我們怎能說我們有權向邪惡發怒,卻剝奪上帝的這個權力?

當代傳道人用花俏的語言讓上帝迎合那些屬肉體的世人,但聖經教導我們,那位無限聖潔、公義、仁慈的上帝是一位忿怒的上帝。他絕對不會對邪惡無動於衷,他心裡的怒火是不滅的。他的怒火向罪人發作,他們每分每秒都在作惡得罪上帝。「看哪!耶和華的名從遠方來,怒氣燒起,密煙上騰。他的嘴唇滿有忿恨,他的舌頭像吞滅的火。」(賽30:27)「錫安中的罪人都懼怕,不敬虔的人被戰兢抓住:我們中間誰能與吞滅的火同住?我們中間誰能與永火同住呢?』」(賽33:14)「看哪!耶和華的忿怒,好像暴風已經發出,是掃滅的暴風,必轉到惡人的頭上。」(耶30:23

我們必須保持清醒,不要自欺,以為上帝不滅的怒火僅僅向最可憎的大罪發作,或僅僅除滅我們當中最可恥的壞人。在上帝心裡,並沒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罪:一種讓他發怒,另一種不讓他發怒。聖經告訴我們,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參約壹3:4;撒上15:23)凡是犯罪的,都招致上帝的忿怒,上帝的忿怒常在悖逆之子身上,而罪的工價乃是死。(弗5:6;羅6:23

我們祖先的罪,以及它所招致的上帝忿怒,清楚證明一點:不管罪的性質和形式如何,都是罪,都是上帝所憎惡的。吃一個禁果,與人類歷史上此起彼伏的慘劇和晚間新聞駭人聽聞的頭條新聞相比,看似小事一樁,但這一個悖逆的行為足以招致上帝的忿怒,全世界都受咒詛。如果這給我們什麼教訓,那就是:在一位聖潔公義的上帝面前,一切罪都是可憎的;並且,凡是犯罪的人,都是上帝所憎恨的。(弗2:35:6;西3:6

上帝會恨人嗎?

上帝會恨嗎?上帝會恨人嗎?很多人從來沒有在教會聽過這個問題,自己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本身已經足以引發爭議,讓那些信教的溫和人士豎起他們背上的刺。「上帝可能恨人」,這種思想直接抵觸今天福音派傳道人的大部分教導。然而,在聖經裡,上帝的恨和上帝的愛都是真實的。根據聖經,一位聖潔慈愛的上帝也會恨惡、厭惡甚至憎恨。不僅如此,上帝所恨惡的對象常常是人,墮落的人。

很多人反對「上帝仇恨罪人」的教導,他們有一種錯誤的想法,認為上帝是愛,因此上帝不能恨人。雖然上帝確實是愛,並且他的愛超越人的理解,但我們必須明白上帝愛人正是上帝恨人的原因。我們不應當說「上帝是愛因此他不能恨人」,而應當說「上帝是愛因此他必須恨人」。如果一個人真的熱愛生命,承認生命都是神聖的,認為一切孩子都是上帝的恩賜,那麼他就必定恨惡墮胎。一個真正熱愛孩子的人,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幼小無助的寶寶在子宮裡被摧殘至死而無動於衷。同樣,如果上帝熱愛一切正直良善的事,那他必定同樣痛恨一切邪惡變態的事。聖經教導我們,上帝不僅恨惡罪,而且他恨惡一切犯罪的人。教會裡充滿「上帝恨惡罪但愛罪人」這類投機取巧的庸俗言論,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但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它直接抵觸聖經,因為聖經有許多經文明說上帝恨惡罪人。詩篇作者在聖靈的感動下寫道上帝不僅痛恨罪,而且痛恨一切作惡的人。(參詩5:5

我們必須明白:罪和罪人是聯合的,不能分開。上帝不懲罰罪,但懲罰犯罪的人。被打入地獄的不是罪,而是犯罪的人。因此,詩篇作者說:「狂傲人不能站在你眼前。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惡的。」(詩5:5)還有,「耶和華在他的聖殿裡,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耶和華試驗義人。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他心裡恨惡,他要向惡人密佈網羅,有烈火、硫磺、熱風、作他們杯中的分。因為耶和華是公義的,他喜愛公義。」(詩11:4-7

我們必須明白,上面的經文並非斷章取義,這些經文得到許多其他經文的印證,它們都證明聖潔的上帝確實恨惡罪人。在利未記裡,上帝警告以色列人不可隨從他在他們面前所要趕出之人的風俗,然後說,「因為他們行了這一切的事,所以我厭惡他們。」(利20:23)然後,在申命記裡,他又警告百姓,迦南人被趕出去是因為「他們是耶和華所憎惡的人」,並且,凡和他們一樣行「可憎」之事的,都要被趕出去。(參申18:1225:16)在詩篇裡,上帝說他恨惡那些拒絕進入應許之地的、悖逆上帝的以色列人,說「四十年之久,我厭煩那世代,說,這是心裡迷糊的百姓,竟不曉得我的作為。」(詩95:10)最後,在提多書裡,保羅說那些心口不一、輕浮膚淺地宣告信仰的人在上帝面前是「可憎的」;使徒約翰說「可憎」之人要永遠住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參多1:16;啟21:18

什麼是「上帝的恨」

聖經說上帝恨惡罪人,這是什麼意思呢?第一,韋氏詞典說,恨是對人懷有強烈的敵意,敵視某人,或強烈地反感某人:厭惡、討厭、恨惡、憎恨。儘管這些詞很難讓人接受,但聖經確實用這些詞來描述上帝與罪的關係,以及上帝和罪人的關係。第二,我們必須明白,上帝的恨,與上帝的其他屬性完美共存,並行不悖。第三,我們必須明白,上帝的恨不是否認上帝的愛。詩篇55節不是否認約翰福音316節或馬太福音544節至45節。儘管上帝的忿怒常在罪人身上,儘管上帝天天向惡人發怒,儘管上帝恨惡一切不義,但上帝的神性讓他可以愛那些他所恨惡的人,並替他們成就救恩。(參約3:36;詩7:115:5)第四,儘管上帝恒久忍耐罪人,忍住他的怒氣不向人發作,並且伸手將白白的救恩賜給他們,但時候將到,他要收回這寶貴的禮物,到時候,人再也不能與上帝和好,必自己承受與上帝為仇的後果。(參羅10:21

本文來源:《福音的大能和信息》,楊基譯,改革宗經典出版社。

https://mp.weixin.qq.com/s/PrQENz9v2e5Xqg-lowSsZg

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

多講罪

保羅華許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3:23)

福音的中心是基督之死,而基督是為罪而死。因此,如果我們不按照聖經多講罪,就不可能宣揚福音。什麼是按照聖經多講罪呢?這包括解釋「罪可怕的本質」是什麼,以及揭露「人為罪人」。儘管罪的話題在世人中間不大流行,甚至連有些福音派圏子也不喜歡談論這個話題,但任何人只要誠實思考聖經與當代文化的關係,就必然看出我們仍然需要多講罪。

我們需要清楚地講罪的問題,因為當代人是在罪裡生的,也是在罪裡長大的。(詩51:558:3)我們是喝罪孽如水的人,我們根本不曉得自己墮落的境況,如同魚不曉得自己活在水中。(伯15:16)因此,我們必須努力重新按照聖經來認識罪的本質和人的罪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認識上帝和認識福音。

我們是耶穌基督福音的管家,我們服侍人不是通過遮掩罪過、含糊其辭、躲躲閃閃。人只有一個問題:他們犯了罪,他們活在上帝的忿怒之中。(約3:36)不承認這個事實,就是拒絕基督教最基本的教義。如果我們告訴別人他是罪人,這確實有點討人厭;但如果我們不告訴他這個事實,這就是最大的不道德!實際上,上帝說,如果我們不警告惡人的罪和將來的審判,上帝就要向我們討他們喪命的罪。(結33:8)宣講福音卻不談罪的問題,這就像輕輕忽忽地醫治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6:14)羅馬書是聖經當中最接近系統神學的一卷書。在羅馬書裡,使徒保羅向羅馬教會講明瞭他的神學,目的是預備他們,因為他很快要去羅馬見他們,希望他們支持他去西班牙宣教。(羅15:23-24)我們必須注意羅馬書前三章,除了簡短的介紹以外,全都在談罪的教義。在這三章,使徒保羅把他的智慧發揮到極致,在聖靈的感動下,他實現了一個偉大的目的:證明人的罪性並定了全世界的罪!

基督徒喜歡說上帝沒有讓我們去定人的罪,沒有讓我們去做叫人死的工作,而是讓我們去行義、化解冤仇、使人得生命。(這句話是依據林後3:7-9和林後5:17-18)這是非常正確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當談論人的罪,或不應當用經文來讓人在聖靈的光照下認自己的罪。是的,「如今在基督耶穌裡」就不定罪了;但若不在基督裡,罪已經定了。(羅8:15:18

聖經告訴我們,律法不是得救的途徑,而是使人知罪的工具:律法要揭露罪的邪惡本質(讓人因著誡命更知道罪是惡極了)以及人的罪性(世人都得罪了上帝)。(羅7:133:19)儘管我們今天很少這樣使用律法,但新約證明我們傳福音的時候仍然需要多講律法。古時候的傳道人說這是開荒犁地。(耶4:3;何10:12)他們早就知道,必須領人到上帝律法的鏡子面前,讓他們看到自己一無所有,呼求憐憫。當然,傳道人這樣做不能出於驕傲,而且不能態度粗暴。上帝沒有呼召我們成為好戰分子或粗魯的人,儘管我們存一切謙卑的心所傳的真理可能會冒犯許多人。

使徒保羅工作的最終目的不是定人的罪,他如此勞苦是希望讓罪人認識到他們道德的敗壞,由此悔改和信靠基督。在羅馬書裡,保羅首先證明全世界的人都是道德敗壞的,世人全都拒絕順服他們所曉得的真理。(羅1:18-32)然後,保羅把注意力轉向猶太人,證明儘管他們借著特殊啟示得到獨一無二的福分,卻和外邦人一樣,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羅2:1-29)最後,保羅用聖經上最直接、最嚴厲的責備結束了自己的論證。(羅3:1-18)論證的目的是什麼?保羅最後說:「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上帝審判之下。」(羅3:19

和古時候的先知耶利米一樣,保羅蒙召不僅要「建立栽植」,還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耶1:10)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要「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林後10:5)在聖靈的感動下,借著聖經,保羅要終結所有人的盼望,包括異教的道德主義者、信教的猶太人以及介於二者之間的所有人。他寫信講道都是為了塞住各人的口,叫他們既不能以自己的義誇口,也不能為自己的罪開脫。他斷絕了他們一切盼望,好叫他們可以歸向基督。

使徒保羅是一個惱羞成怒、心存苦毒、揮舞著斧頭、憎恨人類的怪物嗎?絕對不是!他太愛人類了,所以他為外邦人澆奠了自己的全部生命,為他的猶太人弟兄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也願意。(腓2:17;羅9:3)保羅要指出罪,正如醫生診斷病情以後要告訴病人真相。這是出於愛心的工作,是為了拯救聽福音的人。如果醫生或傳道人不講真話,那才是沒有愛,那才叫不道德。我們應該反省,我們傳福音是不是為了同樣的目的?我們的愛是否多得足以讓我們願意講真理、暴露罪、批評聽眾?我們有沒有合乎聖經的憐憫,告訴人真理,希望他們的心被他們自己的重罪壓碎,唯獨指望基督?我們願不願意寧可被人誤解被人敵視也要講真理,要讓人有機會得救?現在,福音派越來越相信心理學,覺得當代人已經背負了太多的心裡碎片和罪疚負擔,所以我們不應該再逼他們,免得把他們壓跨。這種觀點沒有意識到一點:「心理碎片」和「讓人得生命的、合乎聖經的悔改」之間有天壤之別。當代人之所以變得這麼不堪一擊,正是因為他們太沉溺於自我,悖逆上帝。

人心裡充滿內疚感是因為他確實犯了罪。他需要上帝的話來暴露他的罪,讓他悔改。必須先經歷合乎聖經的自我破碎,然後才可能得生命。

上帝對待以色列人的方式充分說明了這個真理。通過先知以賽亞,上帝描述了以色列的狀況:「你們為什麼屢次悖逆,還要受責打呢?你們已經滿頭疼痛,全心發昏。從腳掌到頭頂,沒有一處完全的。盡是傷口、青腫、與新打的傷痕。都沒有收口,沒有纏裹,也沒有用膏滋潤。」(賽1:5-6)以色列人遍體鱗傷,超過人所能想像,但上帝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為了他們的益處,上帝指出他們是悖逆的人,命令他們悔改。上帝使用許多難聽的話斥責他們,但這些話都是必須的,目的是讓他們認識自己的罪,並轉離罪。「犯罪的國民,擔著罪孽的百姓,行惡的種類,敗壞的兒女。他們離棄耶和華,藐視以色列的聖者,與他生疏,往後退步。」(賽1:4)還有,「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朱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你們若甘心聽從,必吃地上的美物。」(賽1:18-19

診斷病情並向病人解釋病情的嚴重程度,這永遠是治病的第一步。人若不知自己得了癌症,斷不會尋求醫生幫助;人若不知房子著了火,絕不會逃離房子。同樣,人若不曉得自己是失喪的,斷不會尋求拯救;而且,人若不曉得除基督之外別無拯救,他絕不會投靠基督。我們必須告訴人他們的罪,然後他們才可能承認自己的罪;他們必須先曉得罪的可怕,然後才可能逃離罪;並且,他們必須首先相信救恩唯獨在基督裡,然後他們才會拋棄一切自義的盼望,投奔基督。

明白了這些真理,我們就曉得很多福音派所犯的錯誤是多麼荒謬——他們根本不願意提到罪。甚至有很多人故意反對和壓制這種方式,說這樣傳道是消極的、是破壞性的。但是,這是聖靈最首要的工作:「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為罪,是因他們不信我。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就不再見我。為審判,是因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約16:8-11

根據主耶穌基督的教導,上帝差遣聖靈進入世界,是要讓人知道何為罪、何為義、何為審判。讓罪大白天下、迫使罪人悔改,這是聖靈最主要的工作。我們本是福音的工人,難道不應當有同樣的目標嗎?我們的講道難道不應當也讓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假如我們在這樣重要的工作中不與聖靈合作,那我們怎能靠聖靈的大能傳福音?儘管聖靈不依賴人傳道的器皿,但上帝已經命令人必須借著傳道來認罪、悔改並得救。(林前1:21)然而,假如我們窩藏罪惡,假如我們不願意叫人悔改,聖靈又怎能使用我們作講道的器皿?聖經說,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話語,可是,假如上帝的工人不願意用這把寶劍讓人認罪,這豈不會破壞聖靈的工作,讓聖靈憂傷?(弗6:17)我們必須勇敢地效法聖靈對付罪人的榜樣。既然聖靈認為必須首先讓人認罪,那我們也必須這樣做。那些自以為找到了「更妙的道」的傳道人和教會,別妄想聖靈會在他們中間工作,借著他們領人歸向基督。

結束本章之前,我們必須再強調最後一點。我們必須多講罪,最大的原因是這樣可以尊崇福音。白天看不見星星,因為太陽的光線太強,壓過了星星。然而,一旦太陽西沉,天空變得漆黑一片,我們就能看見星星的亮光。耶穌基督的福音也是同理。我們必須對照自己罪惡的黑暗,才能看到福音的榮美。人越陰暗,福音越光彩。

顯然,人不可能注意基督的榮美,也不會思想自己到底價值何在,除非他們首先看到自己罪大惡極,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毫無功德可言。歷史上有數不清的基督徒見證說,他們從來沒把基督放在眼裡,直到有一天,聖靈來到他們心裡,讓他們曉得何為罪、何為義、何為審判。當他們被自己的大罪吞噬的時候,他們才發現基督好像明亮的晨星,是他們的寶貝。(彼後1:19;啟22:16

我們常常看到真基督徒聽見關於人之敗壞的真講道之後,他們臉上洋溢著喜樂,心中渴望跟隨基督。他們這樣不是因為他們輕輕忽忽地看待罪,也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從前犯罪的狀況。不,這是因為真理用說不出的大喜樂充滿他們,是因為人的罪雖深重,但他們看到基督的恩典大過人的罪!如果我們不願意讓人小看自己,我們就剝奪了他們作基督徒的權力,導致他們無法拓展視野去認識上帝。

(本文選自《福音的大能和信息》,楊基譯,改革宗經典出版社。)

https://mp.weixin.qq.com/s/JKNXtUtZtoUY-ovbD6elPA

2020年11月4日星期三

要為火的試煉讚美神

陶恕

被喜樂的靈充滿的羅得福(Rutherford),他能在厲害而又痛苦的試煉中大聲說:「讚美神!為鎚子、銼子、和火爐讚美神。」鎚子是個有用的工具,但是釘子,如果它有知識和感覺的話,就不會同意這種說法了。因為釘子只知道鎚子是死對頭,是個殘酷無精的仇敵,生來就是要將它打到貼服,把它打到看不見,並把它釘牢在一個地方。這是釘子對鎚子的看法,而且都是正確的看法,只有一點它沒有看見,釘子忘記了它自己和鎚子都是同一工匠的僕人。釘子只要想到鎚子是握在這個工匠手裡,那樣,它對於鎚子的一切憤恨就會消失於無形了。下一次要打誰的頭,而且要用甚麼鎚子去打,決定權全在木匠,他握有至高的權力。當釘子屈服在工匠的主意之下,並稍微瞥見工匠為它的將來所定下的可喜計劃時,就願屈服在鎚子之下而不發怨言了。

至於銼子,那就更加厲害了,因為它的任務就是蝕進軟金屬中,刮削並喫淨那些稜角,直到那塊金屬變成它心目中的形狀。不過,銼子其實並非真有自己的主意,它乃是在為另一個主人服務,正如那塊金屬一樣,也是為另一個主人服務。要銼去多少,要銼成甚麼形狀,要挨受銼蝕的痛苦有多久,作此決定的不是銼子,而是主人。那塊金屬只要接受主人的主意,它不必試圖指定何時並怎樣在銼它。

至於火爐,那就是最厲害的了。它殘暴無情至極,每放一次燃料,它就暴跳一次,而且怒吼不已,直到將其化為灰燼。凡是不斷燃燒的東西都熔成一塊無用的渣滓,那渣滓一無是處也一無用處的。在能熔化的都熔化了,能燃燒的都燃燒了,那時—只有到那時—火爐的毀滅性之怒吼才平息和安靜下來。

羅得福明白這一切道理,他心裡怎會不為鎚子、銼子、和火爐讚美神呢?這個答案至為簡明,他愛那鎚子的主人,他愛使用那鎚子的工匠,也敬拜那個為其兒女永遠福分而將火爐燒熱的主。他已感受過鎚擊,直到那猛烈的鎚擊已不再免得疼痛。他已忍受過銼削,而到他實際上已歡迎那銼削。他已在火爐中與神同行過,直到現在這已成了他自然的習慣。這一切並非言過其實,這一切全都在他的信件中透露出來了。

像這一種教義,和目下惟輕鬆、惟血氣時尚的基督徒中,是不會對它表同情的。「說到基督教,我們很容易想到它是一個危險痛苦的門路,既可逃避過去罪惡的刑罰,至終並且可上天堂。在我們中間,切望擺脫一切不潔,而且無論作何犧牲都要像基督的人,現在已不多見了。我們都希望進入我們天父的國,與眾聖賢聖徒和殉道者一同坐席;我們靠著神的恩典或許能如願,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種願望一旦實現,首先將會證明是使自己感到侷促不安的一種經歷。我們的感受,將會與無功受祿者相同;那些久經戰陣而屢戰屢勝的英雄,他們有傷痕證明他們有分於廝殺,而我們這些未經戰陣的無功受祿者,在我們面前只好默然無聲。

魔鬼,無論何事、無論何人,都是祂所用的鎚子、銼子,和火爐,祂必須用這些來完成聖徒真正成聖的這種神聖的工作叫直到神深深地刺傷了一個人以前,祂是否能大大地祝福這一個人,倒是可疑的事。

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在衡量屬靈高度上無疑地已經變得太軟性了。得救已經變成是指脫離不愉快的事。我們的讚美詩和講章,已經為我們創造出一種只有安慰和愉快的宗教。我們已不看那個有荊棘、有十字架、和血的所在。我們不理會銼子的作用。

在我們追求成聖的大道上,所要我們忍受的苦難,大都是內在方面的,而且簡直找不到其外在的原因來;這些話使人聽起來,也許會覺得有點奇怪,但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因為我們的靈程是內在的靈程,我們真正仇敵是肉眼看不見的仇敵。我們可能陷於黑暗勢力,沮喪絕望,和極度自卑自賤的攻擊中,但我們外在的環境可能無絲毫改變。只有仇敵和神,與身受猛烈壓力的基督徒,才知道發生了何事。所忍受的內在痛苦是大的,而且艱巨的潔淨工作已經完成了,但內在的憂傷只有其本人知道,沒有別人能與他一同分擔。環境盡有不同,而神只能用這種方法潔淨祂的孩子。要為火爐感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