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1日星期日

福音預工與文化使命

福音預工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問題。甚麼是福音預工?預音預工就是教會在向人傳講福音之前,先作一些事工,使他們更加容易接受福音的信息。福音預工的範圍非常廣泛,可包括醫療、教育、扶貧、社區服務、音樂、戲劇,以及各類的興趣活動等。有些教會主張多用,因為他們認為對傳福音有幫助,能吸引不信的人來教會聚會。有些教會非常反對,因為教會不是屬地的機構,她是一個屬天的團體,不應作任何地上的事務,使教會世俗化。哪個說法對呢?讓我們根據聖經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按照聖經,真正的福音預工就是傳悔改的道:

「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著說: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照這話,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可1:2-4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4-15

很明顯,我們叫人信主之前,我們先要求他們認罪悔改,這是聖經說的福音預工。人若不知道自己有罪,人若不承認自己是個罪人,他就不能信主,因為主是為罪人死,不覺得自己有罪的人,不會想到自己需要救主赦免他的罪:「耶穌對他們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1-32)。

現在讓我們看看主耶穌傳道的榜樣。主耶穌在地上時雖然常常施行神蹟醫治,但這些醫治往往是個別發生的事,或在講道之後才作,主不是用這些神蹟來吸引人聽祂講道。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太4:23)。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9:35)。主是先傳天國的福音,然後才醫治病人。

「日落的時候,凡有病人的,不論害甚麼病,都帶到耶穌那裡。耶穌按手在他們各人身上,醫好他們。又有鬼從好些人身上出來,喊著說:你是神的兒子。耶穌斥責他們,不許他們說話。因為他們知道他是基督。天亮的時候,耶穌出來,走到曠野地方。眾人去找他,到了他那裡,要留住他,不要他離開他們。但耶穌對他們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於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各會堂傳道。」(路4:40-44)。主耶穌在迦百農治病後,有極多的人找他,叫祂不要離開,但主卻要去加利利傳道。祂清楚指出祂奉差的目的是要傳天國的福音,治病趕鬼是其次。

「但眾人知道了,就跟著他去;耶穌便接待他們,對他們講論神國的道,醫治那些需醫的人。」(路9:11);「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天已經晚了,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天已經晚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裡去,自己買甚麼吃。耶穌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吧。」(可6:34-37)。這是主行五餅二魚的神蹟。主的次序是:先傳神國的福音,然後施行醫治,最後才分魚及餅。而且我們知道,主神蹟分食物的事,在耶穌在地上傳道的生涯裡,只出現過兩次(另一次是叫四千人吃飽),而每次都是聽完道才吃,可見主是如何「重視」所謂的「福音預工」!

不單主自己傳道的榜樣是這樣,祂吩咐門徒出外佈道也是這樣:

「耶穌叫齊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又差遣他們去宣傳神國的道,醫治病人。」(可9:1-2)。

「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可3:14-15

「門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又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可6:12-13)。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19-20

所以很清楚,主是吩咐門徒先去傳道,這是他們主要的工作,不是叫他們先去治病,趕鬼,吸引一大班人來聚集,然後才向他們傳道。在主給門徒的大使命中,根本沒有提及治病及趕鬼。可見這些我們現今以為是必須的「福音預工」,在聖經中根本毫不重視,甚至是可有可無。

然而,對某些人來說,在一些基本認識福音的條件也沒有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幫他們一把。如在一些宣教士到一些落後的地區傳福音,當地的醫療及教育設施缺乏,宣教士利用他們的知識及設備來幫助他們改善健康及學習文字,使他們有基本條件明白聖經及福音,這是很合宜的。如教盲人讀聖經,要先教他們用凸字。所以我認為直接能幫助他們認識福音及聖經的預備,也可以接受的,且非常有用。但教會也要注意作這些工作時是否一直只作預備,而沒有傳福音。這樣教會就變成了一個普通的慈善團體。而且教會也要量力而為,不應把大部分資源放在預工,而不是直接用在傳福音、宣教、牧養信徒上。始終教會的主要任務不是提供地上的服務,服侍人的肉體,而是實行主給門徒的大使命,「使萬民作他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教會主要工作是拯救人的靈魂,使人作主的門徒。

然而,有一些所謂的預工我是不贊成,就是用世上的興趣及娛樂去吸引人信耶穌,如舉辦免費球類訓練、電影欣賞、繪畫手藝、音樂樂器班來吸引人來教會。我不贊成教會這樣作,因為這些事不是直接影響人接受福音,它們不是必需的。這些世界興趣不是錯,但教會不是用這些方法來吸引人,聖經沒有教導我們這樣作,初期教會也不是用這方法傳福音。人若因這些原因才來教會,動機就不純正,因為不是神的真道吸引他們,而是世俗的興趣吸引他們,他們信主可能信得不真。其實我們用我們生活見證,彰顯基督徒的愛心,為未信的人常常禱告,持續不斷地邀他們來聽福音,他們總是會來,不必用世俗的方法來吸引他們。況且世上的興趣及嗜好有千百種,一般教會根本不夠資源搞這麼多活動來迎合人。若你搞籃球訓練班,為了吸引愛打籃球的人來教會,那麼愛其他球類活動的人又怎樣?難道教會每一項活動都開一個班來吸引他們來嗎?教會要作神忠心的管家,教會的資源,弟兄姊妹的時間精神不是這樣亂花的。教會的職責,應該是「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4)。

另外一個很爭議性的題目,也是與福音預工有關的,就是文化使命。文化使命主張基督徒盡力去改變現今的文化、風氣及制度,使未信的人容易一點接受福音。這個主張是許多改革宗信徒都非常支持的。雖然我很欣賞改革宗神學,但在文化使命這個觀點上,恐怕我又要與我的改革宗朋友分道揚鑣了。我個人是不大認同。為甚麼呢?第一,文代使命缺乏聖經根據。第二,改變文化來幫助人信主是本末倒置。

第一,聖經有提及文化使命嗎?神吩咐教會去改變社會文化嗎?我們實在找不到任何明顯經文支持。主給教會的使命只有一個,且說非常清楚,就是: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19-20

請問以上經文有提及門徒要改善文化嗎?我看不出來。我不是說改革社會不良文化不好,我只是說聖經沒有明顯的經文支持教會有這樣的一個使命。

主張文化使命所能找到最有力的經文,我想只有馬太福音5:13-16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他們說基督徒是世上的鹽與光,所以我們要積極地發揮影響力,在法律、在政治、在文化、在藝術、在學術、在商界、在職場上改變這個社會,彰顯神的榮耀。這是主張文化使命的人常常說的。但這個理論對嗎?我認為有對有不對。

不錯,我們基督徒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我們在要任何環境,在任何崗位為主作見證,這是理所當然的。若你是法律界人士,那麼你所盡你所能去制定一些好的法律維護公正,若你是在政府中作官的,那麼你就盡力去推行一些好的政策去改善民生。但這些事仍不是文化使命。這只是個別基督徒應盡的責任。不是這些事不好,只是這些不能當為文化使命。聖經教導我們要孝敬父母、愛人如己、順服在上掌權的、愛妻子、順服主人等,難道這些都是文化使命嗎?有人說,若甚麼都是使命,那就根本沒有使命。不是每樣神吩咐信徒去作的事,都是教會的使命。我們不應把信徒基本的責任變成使命。使命是神以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吩咐全體教會專一去作的事,只有一件,就是傳福音及使萬門作主的門徒,其他只是個別信徒在日常生活裡為主作的見證。

其實,為主作見證並不一定須要改變環境的。當我們細心看馬太福音第5章,在主吩咐門徒要為鹽為光之前,祂一早就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請問為義受逼迫是文化使命嗎?若主吩咐門徒為鹽為光是文化使命,為甚麼為義受逼迫不是文化使命?其實主在吩門徒為鹽為光之前,已經預設這個世界是不公義的,是逼迫基督徒的,否則為何行義會受逼迫?「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15:19)。然而,主沒有叫門徒去改變這個不公義的環境,反而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有大賞賜,並吩咐他們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裡作鹽作光。這就是主教導門徒登山寶訓的背景。按邏輯推敲下去,若作鹽作光的吩咐就是教會文化使命的根據,那麼在同一章聖經的其他教導自然也是文化使命:「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太5:39-42)。這也是信徒的文化使命嗎?不是竭力反對這些不公平的待遇嗎?還要我們忍耐惡人?

由此可見,為主作見證不一定要改變環境。當然,若你有權力及能力改變,你應該去作。但你不要把它當為使命,因為不是每一個信徒都能改變環境,有時也不必要去改。請問在回家國家宣教怎樣搞文化使命?要先滲入政府各階層,先改革他們的政策及制度,然後才向回教徒傳福音嗎?國內家庭教會也應派人滲入政府各部門,去改革一下當局的宗教政策,然後才傳道嗎?這幾十年的中國教會歷史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教會越受逼迫,教會就越興旺。

當然,我們不是要自取一些逼迫來忍受,或是有機會去改善環境也不可為。我不是這個意思。但有時神明顯地容讓一些試煉臨到教會或信徒身上,我們不一定要神先改變環境,然後才作工。為義受逼迫是必須的,廢除不公義制度不是必須的。為主發光的必須的,除去黑暗環境不是必須的。傳福音的使命是必須的,改變不良文化的使命不是必須的。讓我再重申,恐怕有人會誤會,不是必須的不代表不應該去作。神給機會你作,你也可以作,我只是強調聖經吩咐教會必須去作的事,只有一個,就是使萬民作主門徒的大使命。改變文化不是教會必須作的事。我們不能把聖經沒有說是必須的說成必須,不管那些事是如何有意義。

保羅在離世前寫信給提摩太,提及末後的世代,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許多罪惡會發生。請問最後保羅吩咐提摩太甚麼呢?吩咐他力挽狂瀾、竭力拯救這個世代的文化,否則福音難以傳開?不是。「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就是保羅給提摩太這個教會領袖的最後使命,與主臨升天前給教會的使命完全一致。他完全沒有暗示提摩太要實踐甚麼文化使命。其實聖經已經三番四次暗示這個世界不會變好的,世界的文化不會越來越歸主的,保羅已經清楚說了,神的工人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聖經預言末世的信徒是在苦難中作傳道的工夫,不是要我們先除去苦難的環境,作傳道的工夫。我重申,除去苦難不公的環境不是錯,但忽視聖經預言,把聖經沒有說的東西說成使命,並吩咐信徒務必實行,否則就不是主忠心門徒,這樣的教導就是大錯了。

第二,不先傳福音,人的生命未有改變,這個社會的文化根本難以改變。甚麼是文化?幾千幾百年積聚而來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及價值觀念可以輕易改變嗎?不是應該先傳福音,叫多人生命有改變,然後不良及迷信的文化才有望改變嗎?鍾馬田說:「嘗試從非基督徒中找到基督徒的行為,這純粹是浪費氣力及時間。」

聖經有沒有吩咐信徒要先改變文化,然後福音就可以傳得順利,很多人就會信主了?初期教會有致力改變或抗衡羅馬及希臘文化,然而才去傳嗎?他們只是傳耶穌是主,靠著聖靈的大能,已經使成千上萬的人信主了。所以我認為我們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精力去改變這個世界的環境,反而教會應「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這才是主要我們專心去作的事。

有人認為不應太執著福音使命及文化使命的先後問題,兩樣同步進行也可以。我個人認為這也值得商榷。傳福音是因,文化改變是果。人生命不改變,單憑基督徒努力改變社會的制度及狀況,是沒有長久的功用。以前美國、英國及許多歐洲國家都以基督教為國教,是現在道德及信仰上都很遠離神。良好的制度不錯是使人多點權利自由,生活多些福利及保障,但不都能保證使人更容易悔改歸向神。那些屬地的事不是不好,也不是不可以爭取,但基督徒不應以爭取這些事作為神給教會的使命,以為沒有這些事,我們就不能好好的榮耀神,或我們就不能順利地傳福音。我們要緊緊記著,初期教會是在猶太人,羅馬人的逼迫下把傳福音傳開的。「我們從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這是你們知道的;然而還是靠我們的神放開膽量,在大爭戰中把神的福音傳給你們。」(帖前2:2)

主張文化使命的人士說基督徒應竭力在職場上向上爬,升到一些較高的位置,就有更大影響力或權力去改善不好的制度及狀況。基督徒學生要盡力讀碩士博士學位,叫別人知道基督徒不是沒有知識、不學無術的人,也受人家佩服及尊重。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不錯,坐高位的有較大的權力去改變環境,但神沒有命令我們每一個基督徒必須這樣作。祂只吩咐我們要忠心:「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16:10);「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西3:22)。若你在你的工作盡忠,有好的表現,以致你被提升到一個較高的位置,得著更多權力去改變環境,感謝主!但若是人因你向神盡忠,不肯協妥,以致不信主的人排斥你,逼迫你,那又如何?一樣讚美神!「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雅1:9-10)。神能使用在高位的為祂作工,祂也能使用在低位的為祂去作見證。畢竟,我們這些蒙召的人,「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6-29)。

那麼基督徒不可以向上爬嗎?不可以坐高位嗎?當然不是。若神給你能力及機會,你應該好好把握,在那個位置上為神作工:「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斯4:14)。但不要說這就是神給每一個信徒的文化使命,每一個信徒必須有這個目標。不是的,因為明顯地,神沒有安排每一個信徒都升高位及掌權,大部分信徒可能只能謙卑地、默默地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為主發光。這也是神的心意。所以,基督徒工作的重點不是升高位去履行文化使命,重點乃是忠心及順服,無論高升,或是降卑,我們都喜樂地讓主掌權及為主作見證。

最後,讓保羅這位大使徒的見證來激勵我們,叫我們無論在甚麼環境及際遇,都可以靠主喜樂及為主為光:「我靠主大大的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然而,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腓4:10-14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為甚麼要上教會

信了主好些日年的基督徒,總會遇到一些自稱信主,卻沒有恆常上教會的人。他們都會有不同的原因支持他們的做法。有些原因似乎是牽強的,但有些原因可能是事實,甚至是他們親身的經歷。但不管怎樣,按照聖經的教導,除非在特殊的情況下(如健康問題,或為主被囚,或受逼迫),基督徒也不應該停止聚會。我在這裡些列出一些聖經原因,支持基督徒應該恆常參加教會聚會。

1. 神喜悅團體的敬拜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我要在正直人的大會中,並公會中,一心稱謝耶和華。」(111:1)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2:46-47)

「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11:26)

「主阿,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因為獨有你是聖的。萬民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因你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15:4)

以上的經文都說及集體的敬拜。在舊約、新約,以及在將來的永世裡,我們都看到敬畏神的人聚集大會中,同心合意的敬拜稱頌神。個人對神的敬拜固然是必需的,因為團體是由個人而組成。若各人不能用心靈誠實敬拜神,集體的敬拜又怎會蒙神喜悅?然而,聖經又清楚的給我們看見,神的心意不是零散的基督徒各自敬拜,祂乃喜悅屬祂的人聚集一起,同心合意地讚美祂。當然,因著地域及其他環境的因素,現在所有基督徒不可能在同一地方集合敬拜,但將來就不是這樣的了:「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裡有千萬的天使,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有審判眾人的神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12:22-23)。我們要明白,我們現在不能完全達到的目標,不等於我們不應竭力追求。神的心意已經很清楚向我們顯明,神是喜悅祂的眾子一同在會中敬拜祂。所以倘若可行,我們應盡力與其他信徒聚集一起同心敬拜及讚美神。

2. 神的心意是教會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16:18)

「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1:22-23)

「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3:10)

「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5:23-27)

按原文的意思,「教會」就是神呼召出來的一個團體。若神的心意只是個人的得救及敬拜,為甚麼祂要向我們啟示教會的真理呢?事實上,在主還沒有十字架,還未完成救贖大工之前,祂已經預言要建立教會。之後神透過保羅在書信中進一步啟示許多教會的道理,如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祂的新婦,而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彰顯神百般的智慧等。

個人在某程度上也能見證神,榮耀主。但個人的能力及恩賜始終有限,不可能完全彰顯神「百般的智慧」。所以神的定規要教會整體來將祂自己的豐盛顯明出來。主與個別信徒的確有愛的關係,這是不錯的,但聖經沒有說基督有許多的新婦,祂只有一位新婦,就是整體的教會。所以我們不應只強調個人與主的關係,而忽略主與整個教會聯合的需要及心意:「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5:31-32)

3. 神的心意是建立教會

「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9:31)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5)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4:11-13)

「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帖前5:11)

按著聖經的教導,神的心意不單是教會,祂還要建立祂的教會。有人可能認為兩者是同一件事。兩者當然有密切的關係,但也不是完全相同。前者是一個基礎,是主在十字架上成就救贖及聖靈降臨後所帶出來的工作。後者是一個過程,需要信徒的付出及參與。有人指出,當人一信主,他自然地就成為教會的一部分了,不須要作甚麼。這個說法也沒有錯,但不完全。因為聖經明顯教導教會要被建造起來。若人一信主已經成為教會,為甚麼神吩咐我們「建立基督的身體」?事實是,當神所召出來的一班人信主得救後,地位上他們已是教會的一部分(神學家稱之為宇宙性教會),但在地上的時候,教會要藉著一班信徒聚集在一處(地方性教會)互相建立才能顯明出來。基督徒主日各自家中靈修不能顯出教會的見證。不是個別的石頭零散在地上就成房屋。神要把一塊一塊的「活石」接連在一起,才能成為神的靈宮。當然,教會是神親自建立的,但神要透過屬祂的人去建造。兩者沒有衝突的。神建造祂的教會,需要屬祂的人參與及配合,一同建造。

4. 教會須有不同的肢體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若全身是眼,從那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那裡聞味呢﹖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那裡呢﹖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林前12:12-27)

以上經文已經很清楚表明,主的身子有許多肢體。不單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各有不同。有人是眼,有人是手,有人是腳、有人是耳、有人是鼻。然而,整段經文想要帶出最重的一點乃是:不同的肢體必須配搭在一起才有用!有人認為獨立追求也可以,不需要上教會,那我想問問他們是身子上的那個部分。是手,是腳、還是口?就算你是最強而有力的手,或跑得最快的腿,或最能言善變的口,你可以不顧其他身體部分而獨立運作嗎?

有人認為教會太多軟弱的信徒,所以不想去教會。這種想法剛剛與神的心意背道而馳。聖經是怎樣說?「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若你認為別人不像你那樣屬靈,為甚麼你不去幫助他們呢?聖經不是要求我們要彼此相顧嗎?事實是,神容讓教會有軟弱的肢體,就是要顯出較剛強或成熟的肢體的功用擔當他們的軟弱:「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前5:14)。所以,若神讓你在教會看見許多軟弱的信徒,請你不要想錯,以為神是叫你避開他們。相反,神在催促你去幫助那些需要勉勵及扶持的人,因為在神的眼光中,這些軟弱的人「更是不可少的」,且特別為剛強的肢體而預備的。若有人說我沒有這樣的心,那麼這就不是教會的問題,乃是你不肯順服,應該趕快靠主去對付。

5. 教會須有不同的恩賜

「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12:6-8)

「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林前12:28)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4:11-12)

「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林前7:7)

聖經教導神給信徒恩賜,目的是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神不是說,神給信徒恩賜,目的是叫他們個人靈性長進。恩賜主要是為了教會而賜下的。不但如此,聖經也說,各人有不同的恩賜,有人是作先知講道,有人是教導,有人是勸化,有人是治理事,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請問最屬靈的信徒能多少種恩賜?若有兩三樣已經很有難得吧。但教會可以靠幾個人的恩賜而被建立起來嗎?當然不能,連保羅這位滿有特別恩賜的使徒都不可能單靠自己或一兩位同工之力去建立及維持教會。教會乃是由一群擁有不同恩賜的弟兄姊妹獻出他們的能力而被建立起來。一個健全的教會,不應由少數擁有過人恩賜的信徒來承擔,乃是由眾多擁有不同恩賜的信徒來分擔。按照聖經的教導,我們每一個真實信主的都有恩賜,而信徒的責任,就是在一個合適的教會裡發揮我們的恩賜。記著,神給你恩賜是建造教會,不是為著個人靈性的。你身不在教會,就不能有效地發揮這些恩賜,你就難以稱為「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了。

6. 我們要彼此相愛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13:34-35)

「論到弟兄們相愛,不用人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蒙了神的教訓,叫你們彼此相愛。」(帖前4:9)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7-8)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約一4:7)

除了主耶穌之外,主的三個使徒(保羅、約翰、彼得)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信徒要彼此相愛,可見彼此相愛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命令。然而,若基督徒不常聚在一起,怎能有效地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主耶穌不是說眾人看見基督徒愛神,他們就因此認出他們是主的門徒,他們乃是看見信徒彼此相愛的心,眾人才認出他們是屬主的。一個信徒獨留家中敬拜,怎樣彼此相愛?一個信徒在屋裡獨自靈修,眾人怎能知道你是主的門徒?而信徒最常接觸地方及時間,就是教會的聚會。當然,其他時間地方也可以,但主日聚會是信徒最慣常聚集敬拜及相交的場合。若各人都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及地點,根本很難恆常地一同聚集,彼此相交。

有些人以為自己的愛心太少,所以就避免接觸人。不錯,聖經教導我們「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13:8)。各人都應認為自己的愛心不夠。但愛心不夠不應成為我們逃避學習的藉口,反而催促我們更加積極去學好它。

有些人不願上教會,口裡說不需要弟兄姊妹的關心,其真正原因可能是他們不願去關心弟兄姊妹,因為怕付出代價。不錯,真正去關顧人是要付出代價,是不容易的,但這是聖經清楚的教導。我們怎能因為怕付代價而忽略神的命令呢?或許有人說,我不是不關心肢體,我只是不願去教會而已。但你連最慣常及直接接觸肢體的機會都不在乎,怎能讓人知道你是關心他們?

或許有人說,有些肢體實在不可愛,難以付出愛心。不錯,有些肢體著實不可愛,不易相處,但按神的標準,我們也不可愛。信主後我們一樣有軟弱及犯罪,難道主也放棄不愛我們嗎?所以主不只要求我們相愛,祂是要求我們「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其要點在於「怎樣」這兩個字。主怎樣愛我們,我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主就是愛我們這些不可愛的人,所以我們也要學習愛那些不可愛的肢體。

7. 我們要彼此扶持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12:5)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6:1-2)

「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帖前5:11)

「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10:24-25)

坦白說,許多時候我們上教會,不是要幫助人,乃是要得人幫助。其實我們並不如自己想像的那麼剛強:「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連保羅也說:「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林後11:29)。所以,聖經就吩咐屬祂的人彼此建立、勸勉、扶持及擔當。但若你總是不參加教會聚會,你怎能知道弟兄姊妹的需要,弟兄姊妹也怎知道你的需要呢?不知道又如何幫助扶持呢?當你靈性昏暗、情緒低沉時,誰會知道並為你代求?當你需要力量去作工或面對艱難困境時,誰會用禱告支持你?

若你說你不需肢體替你禱告,自己禱告就可以了(但有時也會低沉到連禱告也無力),那你比保羅還強,因為他在書信多次要求信徒為他禱告(西4:3;弗6:19;西4:4;弗6:19-20;帖前3:10;帖後3:1-2;羅15:30-31;林後1:11;腓1:19;門1:22)。再者,若神真的賜你非常的恩典,能常常剛強火熱,那麼神就要用你在教會裡扶持其他軟弱灰心的信徒。你不應嫌棄或避開他們,乃要用神給你的恩典去幫助他們。「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所以若你認為自己是屬靈人,你就應該在教會中用溫柔的心挽回軟弱的肢體。若你自問不是屬靈人,那麼你就該到教會接受別人的教導及扶持。

8. 我們須學習牧養及被牧養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20:28)

「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5:1-3)

神設立長老或監督,目的就是要牧養神的教會。聖經說得很清楚,你一是作牧養的人,一就是作被牧養的羊。有些人可能同時牧養及被牧養(如一個主日學老師,一面教導他的主日學學生,一面接受教會牧者的牧養),但你不能既不牧養又不被牧養。聖經沒有記載有這類的信徒。作牧養的人,不一定要作長老或牧師,有時也會給你恩賜及位份,去栽培一些初信主或靈性比較軟弱的小羊。但另一方面,大多數信徒也需要教會的牧者用愛心及神的話餵養,特別是初信的信徒。我們看見不少在佈道會決志的人,因為沒有穩定參加教會的聚會,很快就流失了。我們實在需要有教導恩賜的工人「按時分糧」(24:45)餵養我們的靈命,教導我們「滿心知道神的旨意」(西1:9)。我們不能自大到一個地步,以為自己不需要教會牧者及肢體的牧養及幫助(除非該教會在真理上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只在家中餵養自己就可以了,這不是聖經的教導。

退一步說,就是你真的如你所說的這樣剛強,可以自給自足,那麼你也有資格及能力去牧養教會中的小羊了,為甚麼你又不去幫助他們?難道神給你這些恩典只為你個人所用的嗎?不也是要為其他主的羊而賜的嗎?恩賜只留著自己使用,不在教會分享運用,這是不是自私?

9. 我們須學習同心事奉

「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1:4-5)

「然而,我想必須打發以巴弗提到你們那裡去。他是我的兄弟,與我一同作工,一同當兵,是你們所差遣的,也是供給我需用的。」(2:25)

「為基督耶穌被囚的保羅,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我們所親愛的同工腓利門,和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1:1-2)

神吩咐我們每一個屬祂的人去事奉祂,為神的國爭戰。我相信這個道理沒有基督徒會反對。當我們一信主時,我們已經被神徵召入這支軍隊了。「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提後2:3)。世上所有的軍隊,若要戰勝敵人,就必須要集中各路軍力,互相配合攻擊,方能穩操勝券。我們基督徒的爭戰也是如此。信徒的爭戰的確有個人那方面(如聖靈與情慾相爭),也包括團體的一面。個人佈道是重要,但整體教會一同推動福音事工許多時候更為有效,見證更為美麗。保羅在腓立比書不是稱讚個別信徒傳福音,而是稱讚他們「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保羅在腓利門書不是說他為主單打獨鬥,他乃強調基督精兵團體性的一面:「腓利門,和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

神讓我們看見,歷世歷代絕大部分的屬靈偉人背後都好些親密的同工及教會的肢體與他們一同爭戰。馬丁路德、加爾文、司布真、戴德生、穆勒、慕迪、鍾馬田、王明道、倪柝聲等都一個團隊來支持他們。讓我重申,個人事奉也有其重要性,但不可忽略同心合意的爭戰。這就是神帶領保羅到處建立教會的一個主要目的,這也是令保羅常常為腓立比教會「歡歡喜喜」的主要原因。

10. 順服聖經的教導及榜樣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3-26)

「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10:16-17)

「所以,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若都說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進來,豈不說你們癲狂了嗎﹖」(林前14:23)

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20:7)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10:25)

保羅寫信給各地的信徒,包括羅馬、哥林多、腓立比、以弗所、帖撒羅尼迦、歌羅西,神吩咐約翰寫信給亞細亞七個教會,受信對象都是以教會為單位,很可能是在主日中宣讀出來。跟據聖經的教導及榜樣,各處的信徒會在主日聚集,全教會聚在一處,一同聽道,交通、禱告、敬拜、擘餅記念主等。經文屢次提及「你們」應當如此行,表明不是一個人獨自領受。再者,那些屬靈活動亦難以由信徒獨自進行。一個人自我交通、自我講道、自我擘餅,甚至是自我受洗,不是很奇怪的事嗎?就算你每星期自己擘餅記念主,也不能表達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的真理,因為沒有其他人與你分!所以,聖經提及的好些事情必須在教會中才可進行。神的心意明顯是要基督徒有聚會。

信徒聚會不單單是初期教會的榜樣,它更是神的命令:「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當然,在特殊的情況不能定期聚會(如疾病、逼迫,或工作需要),主是明白的,他們也不是那些停止慣了的人。但環境不容許與不願參加是兩回事。嚴肅來說,若環境容許你聚會,但你卻長期不去,這就是不順服神了。人可能有許多原因反駁,但愛主的人神一個命令就夠了。

以上就是基督徒應該上教會的原因。客觀來說我相信理據已經非常充分,不需辯駁。但本文最想到達到的目的,不是以理壓人,而是盼望每一個真正屬主的人都自然由衷地愛教會及愛參與聚會。說到底,所有聖經的命令,若不是從心裡願意去遵行,在神眼中有甚麼價值呢?若你心裡不願上教會,只是純粹出於因循習慣、或群眾壓力,或人的責任,神會滿足嗎?

為甚麼我們要愛教會?其終極的原因只有一個:基督愛教會!「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5:25)。我們坦白承認,教會不是完美,存著有好些不足,肢體之間也不全無問題,因為教會始終都是由一群仍有罪性的人組合而成。但若神讓你看到這些不足甚至破口,請你不要立刻離棄她,反而是盡力去堵塞破口,為神的家守望,因為基督愛教會,我們也當愛基督所愛的。基督愛教會到一個地步,甚至為她捨己,我們也當抱著這個心志去獻上自己,不應老是想從她得著甚麼,一旦得不到就馬上離開。教會是你屬靈的家,她需要你的付出,她需要你去愛護及建造。愛基督,就會愛教會。愛教會,就是愛基督了

最後,我想用保羅在以弗所書的一段禱文作為本文的結束。但願這位使徒的心願也是我們各人的心願:

「但願祂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3:21)

2021年2月12日星期五

涇渭分明的美國和基督教

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

譯者:小草

我們的國家正在走撒但之路,在這樣的國度裡,撒但是有權能的,肉體是邪惡的。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那樣,當我看到這一點時,我為已經出現的涇渭分明的情形而感到高興。要知道,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努力創造一種可以吸引非信徒的文化基督教。這種文化基督教接受不道德,接受同性戀,接受種族仇恨。有一種表面的、膚淺的基督教稀釋了福音,不講罪惡,試圖給予積極的信息,並且非常成功。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我幾乎一直在參與這場爭戰。

在我看來,似乎一直存在一種表面的、膚淺的、虛假的基督教。這些年來,我一直呼籲那些說自己是基督徒的人,應該像基督徒那樣行事,遵從上帝的道,忠於教會,成為教會。我的講道,我一本又一本的書:《耶穌所傳的福音》,《使徒所傳的福音》,《保羅所傳的福音》,《以福音為恥》,一直在呼召教會悔改。但這卻很難,為什麼?因為表面的基督教賺了很多錢,提升了許多騙子,是成功的。那些美國最大的教會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當你在基督教中如此的腐敗和成功時,就很難呼召人要忠心,這是爭戰。

現在,我認為有種淘汰。首先,隨著網絡,偽裝很難隱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死了的和還活著的。這位死去的護教家有出軌的性生活。多年以來,這位很酷的、搖滾牧師對許多女性有不端的行為。

但是,說謊的,欺詐的,假師傅,和騙子等等,都非常非常的成功,媒體大量的曝光,人們已經把這當作一種好運,這就是腐敗的誘惑。假師傅總是為了不義的錢財。

因此,我在多年與此的爭戰中意識到,對自稱基督徒的人們說:「你為什麼不遵守上帝的道?」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他們可能是假的,但卻是成功的。而一些忠心的牧師,他們教導神的道卻在為生存而掙扎,甚至為找到一個足以忠心地愛他的會眾而掙扎。我不認為假基督教今天還能做得好,我認為這些人已經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前幾天,我讀到一位福音派評論員(無論他是什麼)說,他很高興讓我們知道,新政府(譯注:拜登的政府)將維護宗教自由。是嗎?新政府會堅持宗教自由?我甚至不支持宗教自由。宗教自由使人下地獄。我若說支持宗教自由就是支持偶像崇拜,等於支持撒謊,支持黑暗的國度。我不能這麼說。有點頭腦的基督徒不會說:「我們支持宗教自由。」我們支持的是真理!

如果新政府支持宗教自由,請做好準備。迫害將會加劇,因為他們對魔鬼的謊言支持得越多,他們對聖經真理的容忍就越少。我們譴責一切謊言,並對每個人呼籲到:只有一位真神,「盡心,盡性,盡力,盡力愛主你的神。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對不?救恩只靠一個人的名:那就是耶穌基督。

我們將傳揚福音的排他性,聖經獨特的啟示權威。我們不會為宗教自由去遊說。那是什麼樣的謬論?我們在這世界要揭露謊言,謊言就是謊言。

「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約15:18)我們在這裡不會贏,你們明白嗎?他們殺了祂,殺了使徒,並在每一個時代人都殺了傳揚真理的人。「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1519節)因此,如果你們希望世界愛你們,你們就必須說服他們,你們不反對他們。但是我們反對他們,不是出於敵意,而是出於愛。第16章第33節,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太5:10)我們在這裡不會贏。實際上,情況正變得更糟,不是嗎?邪惡的人變得越來越邪惡。我的意思是,請看我們的主對祂再來時所說的預言。看啟示錄,情形不會變得更好,而是會持續地惡化。每個時代的基督徒都會因為兩個原因遭受苦難:一是世界恨惡他們,二是因為苦難能使我們的信仰得益,苦難也是對我們見證的印證。所以在這世上我們不會贏。

你們以為我們輸掉了大選?不,不,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什麼都贏不了。我們並不是想獲得這一點。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是我們想要獲得的?「我活著就是基督。」(腓1:21

然後,我看福音派,我看到這種涇渭分明的文化即將到來。我喜歡這種將要到來的事實,那就是,將會有真正的教會和恨惡真理的人;將會有真理和謊言;將會有教會和反教會;會有基督和敵基督。我喜歡這種涇渭分明。這是最好的時光。能有如此的涇渭分明真是太好了,那樣就沒有理由做一個妥協者,因為代價太高了。

逼迫總是這樣的,對嗎?沒有人為了假冒而去古拉格。然後,我只是從福音派的角度來看,我看著福音派領袖被淘汰掉,那些曾經是人們想聽的傳道人,現在沒人在乎他們說什麼。那些曾經是人們想閱讀的博客作者,現在沒人在乎他們寫什麼。他們寫書,但卻賣不出去。太多的妥協,可怕的妥協;這主要是因為社會公義的問題。那是一場災難,可能比任何一場災難都嚴重,與其他所有事情一起造成了不可彌補的破壞。破壞已經造成,而且還沒接近結束。但是,整個福音派,看似的精英分子,都捲入了到社會公義,批判種族理論,交叉性,種族認同。現在,我們將收穫後果。下面我給你個例子說明。

美國一向以平等的公義運作。平等的公義,我的意思是,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就是平等的公義。但這已消失了。

現在我們有社會公義,社會公義意味著不平等的公義。意味著公義從根本上是由你是屬於壓迫者還是被壓迫者所決定。新任總統說:「將來,政府的所有資金都將流向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變性戀者,等等」,這就是社會公義,但這不是平等的公義。

當你們聽到新的總檢察長說:「將來,所有慈善機構都必須將自己的錢捐給被剝奪權利的、被壓迫的少數群體,例如同性戀者。」你們就看到了平等公義的死亡。基督徒如何能隨從這個潮流?

有些是很清楚的,上帝不會讓別人為你的過犯負責,祂要你自己負責。社會公義將你的缺陷和罪責歸咎於他人,基督徒怎麼能向此靠近?我對以西結書18章做了一系列的講道,試圖闡明這一點。

因此,我們正步入一個不公義的時代,一個無需掩蓋罪惡的時代。不需要偽君子,一切都是公開的。我們正步入一個對真理恨惡的時代,對真理的仇視達到從未見過的水平。我們正步入一個妥協的領袖被廢除的時代,福音派運動中的妥協領袖基本上已經被自己所廢除、所中立、他們自己離開了戰場。很悲哀,但我仍然喜歡這樣的涇渭分明。

---節譯自約翰麥克阿瑟牧師2021117日的講道《2020 Clarity: Reflecting on God’s Goodness in the Last Year

https://sites.google.com/site/xiaocaowenji2018/13420211

2021年2月9日星期二

永遠的福樂


「(大衛的金詩。)神啊,求你保佑我,因為我投靠你。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論到世上的聖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或譯:送禮物給別神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唇也不提別神的名號。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我必稱頌那指教我的耶和華;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原文是榮耀)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篇16:1-11)

這篇詩篇的作者就是大衛。甚麼是「金詩」呢?聖經沒有清楚告訴我們。最直接意思就是它的價值好像金那樣高。金是一種很貴重、很有價值的物質,大部分人很喜愛它。這篇詩篇就是如此,雖然只有短短11節,但當我們細讀思想,的確發現它每一節是非常寶貴及重要。

金在聖經裡的另一個意思,就是經受試煉後發出的果效。「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彼前1:7)。大衛一共寫了6篇金詩(16篇、56篇、57篇、58篇、59篇、60),其中四篇開首時都有敘述寫作時的背景,都是在大衛被追殺及受敵人攻擊時所寫。所以詩篇16也很可能是在大衛遭患難時寫的。可能大衛在面對逆境或苦難之時,親身經歷神的恩典,信心亦得以提煉。他深覺這些經歷何等寶貴,所以就稱這些詩為金詩。親愛的讀者,無論你現在是在順境或逆境,是平順或受苦,但願這詩對你來說也是一首寶貴的「金詩」。

「神啊,求你保佑我,因為我投靠你。」(第一節)

大衛在這詩一開首就求神保佑他。「求神保佑」,我想這也是許多其他宗教人士常常會做的事,因為我們天然都會有一種感覺,我們需要神的保佑或幫助。世上太多事情都證明「人定勝天」是錯的。許多時我們都無法靠自己或別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難,特別在意外及急難當中。我們總有試過感覺無力及無助,並渴望有一位掌管萬物的神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渡過難關。這個心思是沒有錯的。然而,讓我們去思想大衛求神保佑是基於甚麼原因。

「因為我投靠你」

不是因為我做善事,不是因為我做好人,不是因為我獻過許多祭,不是因為我替神做許多工,而是「因為我投靠你」。我們得著神的保佑或賜福,不是因我們的任何功勞,完完全全是神的恩典。我們只是「投靠」祂。「投靠」一詞,英文是trust,亦即是信靠的意思。我們得著神恩典的方法,就是相信神及倚靠神。不單是頭腦相信神的存在,而是要全心全意地倚靠祂。各位讀者,你們有沒有全心全意的投靠神?

「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第二節)

這節聖經告訴我們,世上一切的好處都是出於神。在神以外沒有真正或長久的好處。這個世界及當中每一件東西都是神所創造的,所以祂稱為萬有的主。原本神創造這個世界,也是給人去享用及管理。然而,人竟然愛這世界的好處過於愛神。他們寧願花一生的時日去追求得著世界的好處,而不是認識及相信這位創造及賜予那些好處的神。其實你今生擁有及享用的所謂好處,都不是長久的,總會有一天失去。你真正的好處,其實是神自己。你若有神,你就得著一切的好處。你若沒有神,你就將會失去一切的好處。我們的好處不是神以外。親愛的讀者,請問你有沒有這位神在你心裡?你是否承認神是你的主,你的好處不在神以外?

「論到世上的聖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第三節)

在大衛的時代,敬畏耶和華的以色列人就是神的聖民。到了新約時候,即是現今的時代,相信耶穌的基督徒就是神的聖民。聖經說他們「又美又善」,坦白說,我們真的不敢如此自稱,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的本相,真是無善足稱。基督徒都有軟弱及犯罪,並不完美。然而,如以前所說的,我們不是因為我們任何善行而獲得神的福氣,而是因為我們信靠神。當我們這些罪人信靠耶穌基督,神就赦免我們一切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這個「又美又善」,完完全全是耶穌替我們完成的,是耶穌為我們釘十字架成就了救恩,並將祂的義行加在我們信祂的人身上。當父神看著我們的時候,就看到祂兒子耶穌的義在我們身上,好像一件「美麗的錦衣」。


我主耶穌是我的義,我的美麗,我的錦衣;

在寶座前服此盛裝,我能抬頭歡樂歌唱。

 

親愛的讀者,我懇請你誠實面對自己。我們在神眼中是一個充滿罪惡及不信的罪人,你知道你既不美麗又不良善。但若你能真心信靠耶穌基督,祂就能赦免你及使你「又美又善」。你不能靠自己在神面前成為「又美又善」,你唯一的希望就靠耶穌的功勞。

「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或譯:送禮物給別神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唇也不提別神的名號。」(第四節)

請問你有沒有以別神或別的事情代替神?若有,聖經說你的愁苦必加增。「以別神代替耶和華」可以翻譯為「送禮物給別神」。有讀者可能會問,送禮物犯了甚麼罪?送禮物有甚麼問題?世上大部分宗教的信徒豈不都有送禮物(或供奉)給神嗎?

大有問題。第一,你送禮物的動機可能不純正。許多人供奉他們的神明,主要目的就是想那些神明保佑他們,賜福給他們。請問這個動機是否純正?這是不是出於一種利益交易的心態,過於一種感恩及愛的關係?我們的神清楚表明,祂不需要人向祂外表的供獻,祂要的是我們的心:「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12:29-30)。若你不愛神,你獻甚麼也沒有用。

第二,聖經說他們是送禮物給「別神」。送禮物或獻祭給真神當然沒有問題,也是我們應該做的,所以送禮物給別神或假神就犯了一件很大的罪。聖經早早告訴我們,世上只有一位真神,而我們只能敬拜這位獨一的神。我們若敬拜其他神就是犯了十誡其中兩條。「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20:3-6)。聖經說拜別神的,就是恨神,這是一件很嚴重的罪。叛逆神及恨神的人,他們的愁苦豈不會加增?就算你現在不感到愁苦,但愁苦將來或你離世後也必定到來。聖經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9:27)

親愛的讀者,你有沒有「以別神代替耶和華」?有沒有「送禮物給別神」?有沒有拜過偶像假神?我盼望你能盡快悔改,歸信這位獨一真神,逃避將來的審判及愁苦。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第五-六節)

各位讀者,可能在地上你有許多產業,有車子、有房子、有很多存款及股票,但你有神嗎?你能否真心地說:「神是我的產業」?之前說過,你縱然擁有許多財產,甚至擁有全世界,若你沒有神,你將會如何?「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16:26)。我告訴你,你有一天會失去一切。但若你有神為你的產業,你永遠不會失去,因為聖經說:「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地上一切的事物,當你離世時,一樣都不能帶走。然而,神賜給我們的產業,卻是存留到永遠。我們擁有的,乃是「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1:4)。這樣的產業,豈不比世上任何產業美好萬倍?其實人能擁有最美好的產業,豈不是神自己?「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請問你有這位神作你的產業嗎?

「我必稱頌那指教我的耶和華;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第七節)

我們的神不但是我們的福氣,我們的產業,祂也是我們的教師或導師。祂用祂的說話(聖經)來指教及警戒我們。聖經說:「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為甚麼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很可能因為白日的時候,我們都為生活勞苦擔重擔、為世事思慮煩擾、心裡忙亂。到了夜闌人靜的時候,人的良心或會有些空間反思。親愛的讀者,神讓你現在有時間聽見我這番話,可否也讓神的話語向你良心發出一些警戒?

Ø  請問你有沒有在言語、行為、心思上犯過罪?

Ø  請問你有沒有拜過假神,以別神代替耶和華?

Ø  請問你有沒有真心愛過這位父神?

Ø  請問你有沒有藐視過神的兒子耶穌?

Ø  請問你有沒有用不信的硬心拒絕祂的救恩?

Ø  請問你將來如何面對神?如何面對祂的審判?

Ø  請問你現在願不願意悔改,一心相信及投靠祂?

願神的靈在你心裡說話,並賜你信心及悔改的心。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第八節)

相信各位都承認,這個世界越來越多艱難,許多天然及人為的苦難不斷發生。世上的有權力及有智慧的人試圖去解決這些問題,都好像束手無策。我們生活在這個不安不穩定的世界該如何處理?誰有能力幫助我們,使我們有信心、有勇氣、不被搖動去面對這些人生的風浪?只有那位「管理海中的狂浪」的主能。神固然能立時平靜風浪,叫困難瞬間消失,但祂也能加我們力量,叫我們在試煉中站立得穩,並且勝過那些困難。關鍵是,你有沒有神在你面前?你願意將神擺在你面前嗎?若你願意,神就在你右邊,使你不致搖動及跌到。

「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原文是榮耀)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第九節)

若你真心投靠這位神,若神真是你的產業,若神真的不斷指導及提醒你,若神真的在你右邊,你的心會歡喜,你的靈(原文是榮耀)快樂;你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安然居住」英文rest in hope,即是在盼望中安息。只有信靠耶穌有真實的盼望,基督徒的盼望不是主觀的願望,而是將來必然發生的應許,所以只有基督徒有真正安息。

「我的靈」原文是「我的榮耀」。可能中文聖經翻譯者認為「我的榮耀快樂」比較難明白,所以就翻譯「我的靈快樂」。其實這樣翻譯也是有道理的。不少解釋聖經的人都認為,人最榮耀的部分,不是在人外面的肉體,而是人裡面的靈魂,因為那是神照著自己的形象造的。親愛的讀者,你知不知道你除了這個身體,你還有更加重要及榮耀的靈魂?大部分人一生勞碌都只是為了供養他們的身體,卻大大忽略他們靈魂的需要。親愛的讀者,可能你一人生順利平坦,生活康泰快樂,但你的靈魂如何?你的靈魂有快樂嗎?你的靈魂有歸宿嗎?你離世之後,你的靈魂要去哪裡?你有永生的把握嗎?

「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第十節)

信主的人都有永生及復活的把握,因為我們的主親自經歷過。詩篇16:10在新約被引用過,彼得指出這節經文已經應驗在主耶穌身上(2:27)。這是說到主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死亡不能拘禁耶穌。主耶穌死後三日肉身復活。主已經戰勝死亡,祂也帶給我們一個真實的盼望及應許,就是信靠祂的人必然復活:「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11:25)

不錯,基督徒也會經歷意外、疾病及死亡,但我們卻有復活的盼望,「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是一個肯定的「必不」,這是神的應許,神不會失信。親愛的讀者,請問你有這個復活的盼望嗎?只要你信靠這位曾經死而復活的主,有一天你一樣能夠復活!

「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第十一節)

甚麼是生命的道路?生命的道路就是一條走向永生的路。所有真正相信耶穌的人都在走這路,因為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14:6)。請問你是否走在這條路上?我不向你隱瞞,這條路不容易走。耶穌說這是一條窄路,走這路會遇許多艱難。世人會反對你,魔鬼會攔阻你,但我懇請你不要害怕,並選擇這條生命的道路,因為「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惡人的道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什麼跌倒。」(4:18-19)。你要選擇這條光明及生命的窄路,還是選擇那條黑暗滅亡的闊路?若你願意走這條生命的路,願意相信耶穌基督,你就能得著滿足的喜樂,以及永遠的福樂。

最後要說一說如何信耶穌。

一,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

二,願意悔改離開罪惡

三,相信耶穌基督為你的罪死,死後三日復活

四,接受耶穌基督作你的救主

五,接受耶穌基督作你生命的主

你願意這樣相信耶穌,你可以跟我作以上的禱告:

主耶穌基督,我感謝你為我的罪死,又為我復活。我承認我是一個罪人,我現在願意悔改,求你赦免我一切的罪。我願意接受你作我的救主,願意你作我的生命的主。求你帶領我的人生,我也願意一生跟隨你及順服你。求你接納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

「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什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叫你們在基督耶穌裡的歡樂,因我再到你們那裡去,就越發加增。」(1:20-26)

保羅寫腓立比書時是在羅馬的牢獄中。在人的角度來看,坐牢是極其羞恥的事。有些人因為曾經坐過牢,不單是前途盡毀,出獄後可能不能抬起頭來。然而,保羅卻說:「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坦白說,人若因犯罪而被囚,這的確是羞恥的事。但若基督徒是主及福音被囚,這不但不羞愧,反而是很榮耀的事。為甚麼?

第一,儘管傳福音的人被捆綁,但福音的大能斷不能被捆綁:「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神的道卻不被捆綁。」(提後2:9)。保羅身在囹圄,本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傳福音,但福音絲毫沒有受到攔阻,他的被囚反而令御營全軍得聞基督,又使教會的弟兄姊妹大受激勵:「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並且那在主裡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神的道,無所懼怕。」(1:12-14)。所以保羅可以誇口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1:16)

第二,我們為基督受苦,是神所喜愛的:「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什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彼前2:19-20)。若你因犯罪而受責罰,要忍耐,這是應當的,沒有甚麼可誇。但你若為主行善而受苦,這是神所喜愛的。為甚麼呢?因為我們這樣作,就是效法主的榜樣,我們就像主了:「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前2:21)。人怎樣惡待我們,我們不要覺得羞恥,最重要是神喜愛我們,這就足夠了。

第三,神應許給那些為主受苦的人極大的賞賜:「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5:11-12)。主對示每拿教會說:「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2:10)。有這些榮耀的賞賜擺在面前,何用羞愧呢?

第四,若我們為主受苦,神榮耀的靈會在我們身上彰顯:「親愛的弟兄啊,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彼前4:12-14)。我們知道,我們信主的人,都有神的靈住在我們裡面。遺憾的是,因著我們敗壞的肉體及罪性,我們許多時候都不能彰顯神的榮耀。然而,當我們為主受苦的時候,神的榮耀就特別能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約伯在受苦前能榮耀神,但在他受苦之後,他的見證就更加榮耀神。靈恩派主張成功,致富,健康才能榮耀神,所以他們就苦苦地向神祈求成功及屬地的福氣,殊不知原來受苦往往更能榮耀神。

然而,當時保羅坐牢,不單是沒有自由及肉身受苦,他隨時都有被殺的可能。事實上,希律已經殺了雅各,各地也有逼迫教會及殘害信徒的事。聖經記載有四十多人起誓要殺保羅。他們向羅馬政府控告保羅許多可怕的罪名,甚至計劃在押解過程中暗殺他。然而,保羅完全沒有懼怕的心。他沒有放棄傳道,沒有妥協立場,更加沒有諂媚官長及君王。可能有人認為保羅對死亡一知半解,所以才會如此大膽。但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保羅也曾稍嚐死亡的滋味。保羅曾在路司得被人用石頭打致差不多死亡(14:19)。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弟兄們,我在我主基督耶穌裡,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的說,我是天天冒死。」(林前15:31);「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林後1:8-9)。所以保羅不是不知死亡為何物,他也曾多次臨近死亡的邊緣。但為何保羅面對死亡毫無懼怕呢?關鍵就在這句話:「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原來死亡對保羅來說是益處,不是害處,所以他面對死亡無所懼怕,凡事放膽。

死亡對一般人來說,的確是極其可怕的事。它帶來痛苦、悲哀及絕望。所以人人都盡力逃避。有些人連「死亡」一字也不想提及,因為一提死就覺得害怕。然而,死亡對基督徒來說,絕不是可怕及有害的,反而是有益的。究竟有甚麼益處呢?

第一,死亡是息了地上的勞苦:「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14:13)。未信主的人死亡不能說是息了自己的勞苦,因為更大更多的勞苦將會在另一個世界開始。聖經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審判的結果就是永遠火湖的刑罰。所以未信者的死亡不是息了自己的勞苦,而是增加自己的勞苦。只有基督徒離世時才有資格說是息了自己的勞苦。

坦白說,人生在世真是有許許多多的勞苦及艱難。摩西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90:10)。傳道者說:「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1:13)。學生有讀書的勞苦,成年人有工作的勞苦。作父母的有養育子女,照顧上下一代的勞苦。有人以為到了退休就可以安安樂樂享受一下,殊不知到了退休年齡,也是踏入人生的老年,身體開始衰弱多病了。詩人說:「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73:26);保羅說:「外體雖然毀壞」(林後4:16);「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勞苦。」(林後5:4)

第二個益處就是當信主的人離世,息了地上的勞苦,他就進入了永遠的安息。希伯來書的作者說:「論到第七日,有一處說,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又有一處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既有必進安息的人,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所以過了多年,就在大衛的書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樣。」(4:4-10)。神創造了世界萬物之後,就為人定了安息日,叫人可以六日勞苦作工後,得著一日的安息。但這不是真正的安息,因為安息日後,人又要繼續勞苦作工,週而復始。後來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可能有些以色列人滿以為他們已經到了神的應許地,從此就可以一直享受神的恩典及供應,可以享受安息了。殊不知迦南地也不是真正的安息,因為他們仍須勞苦幹活,也要儆醒爭戰。那麼真正的安息在哪裡?在屬靈方面來看,真正的安息就在基督裡。一切相信主的人已經得著這個屬天的安息。然而,當基督徒脫去這個敗壞的肉體,脫離地上的勞苦及爭戰,回到天家的時候,這個永遠的安息才能完全體現出來,因為在天上「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21:4) 


有一美地福樂無窮,聖徒在彼長居

無限光明,毫無黑暗,快樂驅散憂傷 

在那美地風景怡人,居住何等安適

該處勝於迦南美地,並無紛擾爭戰


第三個益處,就是信徒得獎賞的時候到了。保羅在將來要離世時,寫信給提摩太說:「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提後4:6-8)。有人以為像保羅這麼偉大的人才有資格得獎賞。然而保羅說:「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原來我們每一個愛慕主顯現的人有資格得獎賞的。聖經中提及的獎賞到底是甚麼?新約聖經說到獎賞大都是指著得冠冕說的:「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9:24-25);「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1:12);「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2:10)。那麼冠冕是指甚麼呢?聖經所說的得冠冕乃就是指它所象徵的榮譽:「惟獨見那成為比天使小一點的耶穌;因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2:9)。神要賜給我們的,不是別的,乃是神自己的榮耀。當神將來在眾聖者面者稱讚我們一句:「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這就是我們的榮譽,我們的賞賜!當一位忠心僕人歸回天家時,他就正式接受這個永恆的賞賜及榮譽的加冕,這是何等有福及榮耀的事!這使我想起在《天路歷程》中,堅忍先生臨死前的那個情景:

此後,有人傳說堅忍也被召了,而且也有記號:『瓶子在泉旁損壞。』(12:6)。堅忍知道他的時期到了,便叫齊了他的朋友們,對他們說:『我如今到我父那裡去,雖然經過千辛萬苦,並不悔恨,我的劍給我的繼承者,我的勇與技能可以給那合格的人。我身上的傷痕我自己帶去,可以作為我的憑據,我曾為主盡力殺過敵。』

弟兄姊妹,你們身上有帶著為主爭戰時留下的傷痕嗎?有為主盡力殺過敵嗎?若沒有,那真是太可惜了!你將會在天上看到千千萬萬個堅忍先生,帶著生前為主勞苦作工及爭戰的痕跡,作為他們得榮耀及得獎賞的憑據。而你卻安安逸逸的過一生,沒有為主打過仗,死後兩手空空回天家,沒有賞賜沒有榮耀,到時你會何等的慚愧及懊悔呢?

慕迪先生(D. L. Moody)臨終時對兒子說:

「地退後了,天為我開了!」他的兒子韋爾說:「父親,你在作夢吧!」慕迪說:「不!這不是夢,韋爾。它真是美麗……倘若這是死,這是何等甜美。這裡並無死亡的幽谷。神正在呼喚我,我必須去……這是我的加冕日子。」

弟兄姊妹,你們羡慕這樣的離世回家嗎?

然而,死亡對基督徒的最大的益處,就是可以與基督永遠同在:「離世與基督同在,…這是好得無比的。」弟兄姊妹曾否想過一件非常奇妙的事,就是我們現在是愛一位我們從沒有看見過的神:「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彼前1:8)能如此呢?因為我們現在是用信心與神相交:「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1:8)。但弟兄姊妹啊,我們在世的信心是何等不穩定,我們對主的愛常是忽冷忽熱,不能全心全意地追求主。我們裡面仍有罪性及老我世上也有很多思慮煩擾,我們怎能時時刻刻專心一意的想念及愛慕主呢?然而,當我們回到天家,親眼看見主的面,我們的心會是何等的滿溢著主的愛呢!「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林前13:12)


有日銀鍊將要折斷,我就不再如此歌唱

但我醒來何等喜歡,竟然得以面見我王

我要看見祂面對面,我要述說救我恩典

我要看見祂面對面,我要述說救我恩典

 ----------------------------

 當我面對面看見我救主

當我在祂的寶座前俯伏

那時我就要希奇並歌唱

祂的大愛如何深高闊長

並要敬拜


所以有詩人說,「有主同在,就是天堂」。天堂之所以是天堂,就是因為有這位這麼愛我們的主永遠與我們同在。這實在是好得無比的福氣!

若是如此,這是否意味著基督徒都該有輕生之念呢?絕對不是,因為保羅接著就說:「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叫你們在基督耶穌裡的歡樂,因我再到你們那裡去,就越發加增。」(1:24-26)。保羅存一個感恩的心,繼續活在世上,因為他願意與眾人同住,將屬靈的恩典帶給弟兄姊妹,叫他們可在道上有長進,有喜樂。這樣的心志實在偉大。就個人來說,他願意離世與基督同在,但為了教會,為了弟兄姊妹,他卻願意繼續為他們勞苦努力。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保羅這樣的心志,不顧個人的安危,也不求自己的福樂,為神的家盡心竭力,鞠躬盡瘁呢?

然而,保羅願意仍活在世上的最大原因,也不是為了教會,而是他「活著就是基督」。甚麼是活著就是基督呢?第一意思是,活著就是為了基督。換句話說,我們是為基督而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14:8);「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5)。坦白說,神在現今世代沒有叫太多人為祂殉道(可能我們沒有這個資格),但祂卻期望我們好好的為祂活。弟兄姊妹,你們今天是為主而活,還是為自己而活?若仍是為自己活,那麼你就是「白佔地土」,是白活了,有甚麼意義呢?聖經指明基督徒:「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14:7)。人生的意義在乎能否為主所用,為主而活。「活著就是基督」的第二個意思,就是活著是彰顯基督,就是保羅所說的「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的意思。弟兄姊妹,你們知不知道,我們就是基督在世上的活見證。我們活著,就是要把基督在眾人面前顯明出來。別人看見我們,就像看見基督。別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為,就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神(5:16),也叫耶穌基督的名在我們身上得榮耀(帖後1:12)。這就是我們基督徒活在世上的真正價值及意義了—活著就是基督!

弟兄姊妹,我們的人生觀究竟有甚麼比「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更偉大、榮耀及有意義呢?記著,我們在地上只能活一世,你要如何選擇你的人生觀?聖經已經很清楚告訴我們那正確的道路了。盼望我們都有保羅這樣的人生態度,那麼我們就真是不枉此生了。


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


「有一天,你會在報章讀到一則新聞:諾斯菲爾德的慕迪死了。你一個字也不要信!那個時候我會比現在還要活。我只是升到高處,脫離那舊土造的居所,進入天上永存的房屋,穿上了一個死不能摸,罪不能污的身體;這身體與祂榮耀的身體相似。--慕迪